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韩强  邢淑清  刘炳广  麻永林 《钢铁》2013,48(8):61-64
 根据铬当量、镍当量的计算结果推断了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模式,并采用差热分析技术(DTA)对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在10和30℃/min的加热冷却速度下的凝固过程进行了研究,对DTA曲线中的吸热峰和放热峰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的实际凝固模式为FA型,即铁素体奥氏体型。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奥氏体形核率增大,残余的δ铁素体在形态上更加细小分散。该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改善铸坯组织,提高铸坯质量具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模拟机Gleeble-1 500对低合金钢Q345D进行热模拟研究.通过该仪器在不同温度下对Q345D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得出Q345D高温力学性能:800~85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之升高;在900~1 300℃温度区间内,温度的升高,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降低.对于钢的塑性,在900~1 000℃降低,1 000~1 200℃形成了一个平台,温度高于1 200℃后,钢的塑性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近平衡凝固对液相线和包晶反应温度的影响,分别采用差热分析仪和自制的高温相转变凝固试验装置对Q345D低碳钢进行凝固相转变试验及高温凝固组织进行研究。试验表明,试样在近平衡冷却条件下20和30 ℃/min冷却时,与平衡凝固相转变相比初生铁素体析出温度分别降低了56和88 ℃,包晶反应转变温度分别降低了29和68 ℃。另外,在液相线以上发生近平衡凝固后得到的组织为液相直接形成奥氏体;在包晶转变温度发生近平衡凝固时,形成奥氏体晶粒形核较小,晶内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晶界处有少量高温自由铁素体,包晶反应未发生;而在奥氏体转变区发生近平衡凝固时,奥氏体晶粒充分长大,即包晶反应转变完全发生,同时高温铁素体消失。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行开发设计的高温凝固相转变测定装置,研究了DP590钢在不同冷速下的高温凝固相转变过程,得到了凝固过程中液相(L)到高温铁素体(δ)再到奥氏体(γ)的相变温度,并绘制了该钢的凝固相转变(SP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006℃·s-1时,该钢δ相转变开始温度在1 520~1 535℃之间,结束温度在1 490℃左右;冷速增至0.33℃·s-1时,δ相转变开始温度降至1 510~1 520℃之间,结束温度在1 480~1 490℃之间;γ相转变开始温度为1 460℃之上,结束温度在1 435℃以下;随着冷速的增大,相转变模式会发生变化,相图会向下移动,各相变反应的温度区间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