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环形退火炉奥氏体不锈钢内罩是硅钢退火保护装置,国内首次制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内罩长期在超高温介质环境服役的各部门失效行为,重点分析了内罩外壁下部、炉膛空气、密封的白硅砂交界处产生“沟槽”的原因,通过在沟槽段增设包带的方法提高了其使用寿命,突破了日本新日铁该产品技术。  相似文献   
2.
钢水罐是连铸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其应力分布直接影响到钢水罐的使用寿命.针对武钢一炼钢新型170 t钢水罐,利用系统CAE仿真技术,研究了钢水倾倒过程中,钢水罐处于0位倾动位置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状况,为新型钢水罐的日常维护以及设备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不锈钢ROF内罩的失效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成分分析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ROF内罩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内罩外壁出现“沟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密封砂层与大气交换处氢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放热,加上“尖端效应”使局部温度接近YUS701钢的熔点,金属强度降低不断氧化剥落造成的,并据些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X15CrNiSi2520钢焊缝超高温服役前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认为焊缝先于母材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焊缝的服股温度过高,其次是Si含量偏低,焊缝中硅酸盐夹杂偏多,且不均匀,使得焊缝各处的抗缝各处的抗高温氧化能力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吴佑明  杨世柏 《压力容器》2005,22(10):54-56,34
在厚壁压力油罐的人孔接管锻件与筒体的组合焊缝焊接修复时,对产生了焊接裂纹,且不断向人孔接管锻件扩展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力学性能试验,发现人孔接管锻件韧性差、晶粒粗大,采用正火加回火热处理工艺重新热处理人孔接管锻件,能重新使锻件性能满足标准要求,按焊接工艺要求施焊人孔接管锻件与筒体的组合焊缝,一次探伤合格。  相似文献   
6.
通过成分、组织和高温性能等试验、对比试验了碳弧气刨清根、碳弧气刨清根后砂轮打磨焊根、直接砂轮磨根三种清根方法的焊接试板。认为YUS701不锈钢配40K焊条手弧焊可采用碳弧气刨清根后再砂轮打磨焊根的清根方法,以提高工效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研究晶粒和晶界的新技术。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EBSD的观察与表征技术“原位(In-situ)”研究了高合金Fe-Cr-M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1200℃超高温服役前后的组织和晶界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原位”观察和测试的结果显示,高温服役后,在材料的“同一位置”上除了晶粒严重长大以外,小角晶界(LABG)也明显增加,并且晶界发生平直化。研究认为,与一般的高温(900℃以下)相比,在超高温服役过程中,材料中位错运动与相互作用加剧,“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速度加快,但其晶粒长大机制仍符合相邻亚晶粒合并的位错模型。  相似文献   
8.
奥氏体不锈钢超高温氧化失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能谱等现代分析仪器,系统研究了YUS701型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在1 200 ℃超高温腐蚀介质环境下长期服役过程中的氧化腐蚀特征及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氧化膜具有多膜层结构,氧化环境及基体-氧化层界面处的元素分布和扩散对氧化膜的结构与性能有重要影响;氧化膜的失效行为主要表现为氧化层中裂纹的产生和不致密氧化层的剥落.  相似文献   
9.
针对转炉烟罩加料溜槽寿命过短的问题进行失效分析,发现堆焊层厚度不足,焊后热处理效果不佳,裂纹扩展,宽窄不均,呈现热疲劳特征,并可见碳化物和共晶组织脱落。根据加料溜槽底面及侧面工作状态的不同,底面改用堆焊层硬度稍高的焊条堆焊,使堆焊层耐磨性增加,侧面改用韧性较好、焊态硬度稍低的不锈钢堆焊焊条堆焊,既改进了溜槽性能,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地研究材料在高温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对材料进行“原位跟踪(in—situ—tracking)”观察和测量的新方法。即首先在样品的观察位置做一个记号,并在标识位置附近进行形貌、成分和结构等观测;然后将样品拿出SEM外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放入SEM在同一标识部位做同样的观测;如此反复多次,最后获得一组能反映同一位置特征的系列实验结果。该方法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位(in—situ)”观察和分析,但如果仔细和谨慎操作,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和目的。利用该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接接头在1000℃以上超高温下的组织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母材组织长大严重,大角晶界减少,界面能低的小角晶界增多;而在焊缝区相邻柱状晶取向逐步合并趋于〈100〉方向,但晶粒并无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