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6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延涛 《大氮肥》2014,(4):250-252
介绍二段转化炉内部下锥段的耐火衬里和拱砖损坏情况,以及衬里局部修复、拱砖更换的施工过程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三下”压煤几乎矿矿都有。根据1984年12月由煤炭科学院唐山分院提供的调查资料,我国“三下”压煤总量高达127亿吨,其中建筑物下的压煤量为88.1 亿吨,占69.4%。显然,在现有的生产矿井中解放这些被占压的煤炭资源,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三下” 压煤开采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政策、经费和开采技术三大问题,它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洹河下采煤工作中,将过去被分开来进行的一些常规观测技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了关于覆岩破坏移动的观测资料,并且对照地表岩移资料和岩层内部移动观测资料分析了长壁式开采覆岩破坏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地下开采引起上覆岩层及地表的移动过程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有界的。对于开采区域内任意点来说,可以写出下面的关系式式中W(x、y、z、t)为开采区域内任意点在任意时刻下沉值;V(x、y、z、t)为该点的下沉速度。图1是根据实际观测资料作出的,它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上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海上油田对信息传输链路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DH传输网络以其大带宽、高速率及丰富的接口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某海上油田群SDH环状传输网频繁出现的生产信号误报警故障现象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未来海上平台SDH传输网的建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煤田地表移动观测成果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描述地表移动盆地的新的规律:各地表点的移动矢量,当把它们的原点聚集到一个给定点上时,就会形成一个规则的椭园(图一a).这个规律是在地表和覆岩内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查明的,它可靠地适用于一个已经稳定了的位移盆地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1.概述印度KMPCL项目6×600MW亚临界燃煤电站,属于山东电建一公司海外项目中装机容量最大的一个EPC工程。锅炉出口压力为18.24MPa,锅炉所涉及的钢材包括:SA106—B、T12、T/P22、S A213—T23和P91等,规格从?42m m×5m m至?914mm×100mm,共50余种。锅炉本体受热面范围内的高压焊口达3万余道,其中高过出口的材质为SA213—T23钢,规格为?51mm×7mm,焊口数  相似文献   
8.
很多矿区和实验室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各种不同的采矿条件下,采场支架与顶板岩石的相互作用都是作为某种应力-应变状态用复杂的运动学和力的定律来描述的。阐明采掘区附近的围岩中这种特有的应力-应变状态的产生条件是地质力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液压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典型系统给以解析的描述,进而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种可以在新的技术水平上进行液压支架设计的理论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解析的研究能使我们发现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最近似的一般规律。对这种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解析的研究目前落后于实验工作。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有关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是因为必须把围岩和液压支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开采易突出煤层时,常常伴随着由于工作面附近围岩状态的迅速改变而发生的动力现象。可以断言,这种动力现象是由紧靠煤层表面区域中积聚能量的转化所导致的。这种能量的转化是岩石压力和煤层中的瓦斯二者作用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对处于卸载状态的煤层部分,我们计算从初始状态换转到最终状态外力所做的功以及它总的能量的变化。通过外力所做的功与总能量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煤壁附近的突出速度。这种分析是基于这样一种概念,即围岩的卸载总是伴随着发生围岩的会聚(即顶底板的相对位移——译者)和煤层向工作区的迅速突出。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特性的欠采样等效模糊模型,将系统对欠采样的容忍度和目标的有效频谱理念引入到欠采样的量化模型中,实现了对采样系统性能的有效评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模型在预测欠采样对目标识别性能影响方面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