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脉冲爆燃压裂利用火药做功于压裂地层,改善井筒附近地层渗流能力,施工工艺成熟,成本低。研究开发了PFGun脉冲爆燃压裂与射孔联作工艺技术,管串结构为射孔枪和压裂枪单元式组合,一趟管柱中将射孔枪和脉冲爆燃压裂枪组合,利用炸药爆轰和火药燃烧的时间差,点火起爆后先射孔形成孔道,随后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孔道进入地层压裂。使用PropFrac软件模拟评估施工安全性及作业效果。在长庆油田注水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施工简便,效率高,井下无落物,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庆油田大规模水平井勘探开发模式的实施,利用桥射联作工艺进行储层改造的工作量逐年增加.为满足长庆油田主体市场的需要,开发了基于工厂化桥射联作的施工工艺.介绍了工厂化桥射联作工艺的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阐述复杂井眼泵送技术、模块化射孔枪等核心技术工艺特点及其在实际中取得的技术进步.研发了可溶球座、井口远程快速连接工具等配套设施.2015-2020年在长庆油田的规模应用表明,工厂化桥射联作工艺在现场施工中起到了提速增效作用,满足了生产实际需求,可为其他油田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扈勇  赵华 《山东消防》2002,(8):40-40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发利用坑道式人防工程越来越多。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坑道工程被设计改造为商业用途。因商业性质具有客流量大,通风疏散困难等特点,其空调及防排烟问题尤需引起高度重视。笔者于几年前参与设计了青岛市“902”工程即中山地下商城。该商城于1994年初施工,1997年底竣工营业,并于1999年1月被山东省建委评为"全省城市设计精品工程"铜奖。迄今为止,工程安全、内通风及温湿度情况一直令人满意,为商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很大作用。众所周知,人防工程本身冬暖夏凉。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坑道式工程通过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液压式电缆桥塞座封工具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案以及现场应用情况。液压式座封工具通过液柱压力可以实现桥塞座封,动力来源为井内液柱压力,不需要民爆物品,与目前采用火药燃烧提供动力源的座封工具相比较,不仅消除了民爆物品给生产组织带来的不便及安全隐患,而且使用后不会产生工业废料,更加安全环保。为油气田电缆座封桥塞的封层需求提供不同的工艺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射孔技术作为完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试油技术的主要环节,是利用高能炸药爆炸形成的射流射穿油气井管壁、水泥环和部分地层,建立油气层和井筒之间油气流通道的一种技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的储层类型以及多样的油气井完井工程对射孔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不同的需求,近些年来射孔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介绍了油气井射孔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开始,长庆油田的很多井的微电极曲线出现了大段的锯齿波现象。油田公司和测井解释人员认为是由于数据采集问题而造成的。因此出现了很多的返工和换班验证。结果所测的微电极曲线基本一致。经过对曲线的仔细分析和对钻井过程的调查研究,最后证明微电极曲线出现锯齿波的原因是由于钻井工艺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测井中数据采集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分级点火技术能满足现场油气田射孔作业分层射孔、分层压裂的需求。介绍了可编址电子开关与射频安全雷管的基本原理,通过两者结合实现油气田射孔安全分级起爆。它采用一次下井、多级枪串连接结构、单芯电缆输送射孔的方式,在井内依次对不同层位进行射孔;现场应用中与防射频雷管相结合,利用可编址电子开关控制点火顺序,满足了点火操作安全可靠的要求,可以避免外来电流等造成的意外点火。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主建筑物周围其它高耸建(构)筑物对主建筑物雷击特点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拦截闪电作用降低了主建筑物自身遭受直接雷击的次数,另一方向,雷电流泄流时产生的雷电电磁场改变了主建筑物内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频率。同时,文章确定了周围建(构)筑物对评估对象直接雷击以及雷电感应影响对应的需修正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参数为建筑物的年平均雷击次数ND及建筑物附近的年平均雷击次数NM,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应用作图法科学确定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