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9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比野葛和粉葛两种葛根淀粉成分、物化特性,两种淀粉及其各自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野葛、粉葛淀粉的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淀粉、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葛、粉葛淀粉平均粒径分别为26.15μm、8.65μm,野葛、粉葛淀粉晶型均为C型,野葛、粉葛直链淀粉晶型均为V型,野葛、粉葛支链淀粉均属无定型结构;野葛淀粉糊透光率低于粉葛淀粉,而白度却高于粉葛淀粉;野葛淀粉溶解度与吸水膨胀性高于粉葛,两者凝沉稳定性变化趋势相同,差异不明显;野葛To、Tc分别为59.06℃、75.24℃,均低于粉葛的73.24℃、85.64℃,淀粉糊老化处理3 d、7 d后,野葛老化度分别为18.88%、42.00%,显著低于粉葛的63.45%、85.90%;野葛淀粉凝胶回复性为18.45%,显著高于粉葛淀粉的12.73%,而野葛淀粉硬度为10.53 g、粘性为11.20 g、咀嚼性为3.14 g均显著低于粉葛淀粉的12.55g、20.71g和3.79g,两者弹性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野葛与粉葛淀粉结构与物化特性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葛根淀粉应用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蛋白水解度为指标,利用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分析了两种蛋白酶对蚕蛹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并测定水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时,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2%、酶解时间3.5 h、酶解pH 10.0、酶与底物比5.0%,此时,蚕蛹蛋白水解度最高为27.38%;木瓜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时,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酶解时间5.0 h、酶解pH 10.0、酶与底物比9.0%,此时,蚕蛹蛋白水解度最高为18.26%。最佳工艺条件下,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DPPH清除率分别为83.84%和81.24%,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6%和9.72%,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3.30%和62.24%。综上所述,木瓜蛋白酶对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菜心贮藏品质,研究二氧化氯(ClO2)、臭氧(O3)两种杀菌剂对菜心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等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期内ClO2和O3对菜心呼吸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二者均使菜心呼吸高峰提前到达,但贮藏中后期(6 d^9 d)杀菌组的呼吸强度低于对照组,ClO2对呼吸的抑制优于O3;ClO2和O3提高了菜心贮藏前期的硬度,贮藏后期ClO2组菜心硬度适中;ClO2降低了菜心a*值,有利于保持菜心的绿色;O3对菜心a*值略有提高,对菜心绿色影响不显著;ClO2和O3促使菜心中丙二醛的累积,但量小难以促衰老;ClO2能稳定维持偏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其木质化和衰老,保持品质。综合分析得出,ClO2更适合杀菌处理菜心,货架期可达12 d,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麦麸和麦麸膳食纤维物化特性影响,对处理后的麦麸和麦麸膳食纤维持水性、持油性、吸水膨胀性、黏度、阳离子交换能力及对油脂、胆固醇、胆酸钠和葡萄糖吸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比麦麸具有更高的WHC和OHC,而超微粉碎处理可进一步提升麦麸膳食纤维WHC和OHC,分别为4.99 g/g和6.30 g/g;在胆酸钠浓度为3 mg/mL时,超微粉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胆酸钠吸附量最高,分别为40.58 mg/g和46.08 mg/g;在葡萄糖浓度为50~100 mmol/L范围内,超微粉碎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葡萄糖吸附量亦明显上升。pH7时,普通粉碎处理后麦麸胆固醇吸附能力低于麦麸膳食纤维,而超微粉碎处理后麦麸胆固醇吸附能力高于麦麸膳食纤维。普通粉碎的麦麸对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吸附量最高,分别达到1.56 g/g和1.13g/g。研究表明麦麸及麦麸膳食纤维表通过处理后现出不同物化特性,这将为麦麸食品化利用及对食品体系物化特性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成山矿区的构造多属成矿后期的地质构造,它对早期形成的矿床(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矿体的不连续、重复或缺失,以及矿石质量的变化。大成山矿区的后期构造复杂,尤其断层较为发育,主要为北东向高倾角纵向逆断层和北西向横向平移和横向平移逆断层。矿区内的褶皱改变了矿层形态,影响了开采标高之上的矿层厚度,矿层中的节理裂隙在方解石脉充填后,部分提高了矿石的质量,是对矿层影响的次要因素;矿区内的断层,不仅改变了矿层的形态,造成矿层的不连续,更主要的是由于造成矿石的物理破碎经方解石充填胶结,不同程度提高了矿石的化学品位,是对矿层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碱溶酸沉提取的蚕蛹蛋白为原材料,采用GC-MS比较了烘干与冻干两种蚕蛹蛋白挥发性成分,同时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时间,不同处理方式对蚕蛹蛋白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烘干蚕蛹蛋白和冻干蚕蛹蛋白中分别鉴定出26种和35种挥发性化合物,蚕蛹蛋白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化合物,而其臭味主要来源于醇类化合物和硫化物,且含量较少,亦与部分醛类化合物有关;热处理可显著提高蚕蛹蛋白体外消化率(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蚕蛹蛋白体外消化率高低依次为辐照(10 k Gy)蒸煮(100℃,1 h)微波(700 W,3 min)蒸煮(100℃,20 min)干热(130℃,1 h)未处理,热处理60 min后,蚕蛹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值(TIA)仅为14.52%,胰蛋白酶被抑制百分比下降到38.37%。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系统比较了干热、预糊化、湿热处理后橡子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橡子淀粉表面光滑,主要为椭圆形、球形和不规则形状,粒径分布范围为0.42~26.30 μm,糊化温度为76.75 ℃,干热处理使水分子迁移和脱除,未涉及明确的淀粉糊化与回生,对橡子淀粉的颗粒形状、粒径大小、糊化温度和A型晶体结构等理化指标亦无显著影响;预糊化处理、湿热处理改变了原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结晶类型,增大了淀粉颗粒尺寸,粒径分布范围为1.26~416.87 μm,淀粉颗粒变为不规则形状,表面粗糙,糊化温度降为50.17 ℃,ΔH、To、Tp、Tc、冻融稳定性显著降低(P<0.05);橡子淀粉体外消化速率大小顺序为:干热处理>对照组>湿热处理>预糊化处理,抗性淀粉(RS)含量与之相反,预糊化处理RS含量最高,为38.21%,干热处理RS含量最低,为16.15%。本研究为橡子淀粉的深加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有利于高品质橡子淀粉制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FeCl3·6H2O和MnCl2·4H2O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Fe-ZSM-5和Mn-ZsM-5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了HZSM-5分子筛改性前后在乳酸乙酯脱水制丙烯酸乙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HZSM-5相比,改性后的Fe-ZSM-5和Mn-ZSM-5的结晶度下降,硅铝比降低,活性降低,选择性增加,且Mn-ZSM-5的催化性能优于Fe-ZSM-5的催化性能,在180℃下反应3 h,丙烯酸乙酯收率达到14.65%.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温度、氧压、H2O2浓度和镁基氧化物的用量作为单因素实验条件,采用活性氧对甘蔗渣进行脱木素,然后进行纤维素酶解实验.探讨活性氧脱木素的效果及其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经过活性氧脱木素后,木素脱除率高达96.23%,酶水解得率达到52.36%.甘蔗渣经过活性氧预处理后,大量木素脱除,有利于纤维素酶水解.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微粉碎工艺对荞麦进行粉碎并与小麦粉混合制备混合粉,研究了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0~20%)对混合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糊化特性、面团的热机械特性和面条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显著增加(P<0.05),荞麦粉添加量为20%时,混合粉的蔗糖SRC、碳酸钠SRC和乳酸SRC最高,分别为182.69%、223.02%、177.98%。混合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添加量为12%时最小,分别为242.00、202.00、408.50 cP。在0~20%范围内,混合粉吸水率从56.80%增加到60.50%;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都随添加的增加而降低,形成时间从3.34 min减低到2.40 min,稳定时间从5.87 min降低到4.61 min。糊化特性、热稳定性和回生值随超微粉碎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面条的硬度、黏度和回复性随超微粉碎荞麦粉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