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取得大量生产原始数根的基础上,系统地统计分析了铸造焦在两排大间距和多排小风口冲天炉上熔烁HT200、HT250铸铁的效果,对铁水增碳、硅锰烧损、铁水温度及铁水的综合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并与采用冶金焦进行了比较。使用铸造焦,铁水温度可达1500℃,增碳率HT200铁水达20%,HT250达39%。硅锰烧损与冶金焦基本相同。铸铁相对强度提高,材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球化剂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稀土元素,它除了抗干扰元素作用外,还具有变质作用,但过高的稀土含量会恶化球状石墨的形态。在高温低硫铁水条件下,对用含不同稀土量的稀土硅铁镁中间合金处理所获得的球铁,利用金相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球铁石墨形态及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中,铁水成分为:C3.83%,Si 2.36%,Mn 0.46%,P0.049%,S<0.01%,Mg 0.034~0.052%,Re 0.011~0.057%。浇注25mm 厚度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Orlicz空间对周期函数建立了单边-泛函与平均模的等价问题,对多元的情形也可以类似进得到。  相似文献   
4.
含钡型球化剂系含钡、镁、稀土、钙等元素的复合球化剂。可用于处理冲天炉熔炼的常温高硫铁水和电炉熔炼的高温中、低硫铁水。该球化剂经无锡柴油机厂等几家工厂使用,证明有以下特点。1.球化处理稳定,镁回收率高该球化剂与国内常用的6~稀土硅铁镁中间合金相比,球化处理时,反应平稳、镁光较少,降低了因球化不良所造成的铸件废品率,镁回收率可高达60~70%左右,因而球化剂加入量可相应减少0.1~0.2%。  相似文献   
5.
0前言曲轴是柴油机的主要零件之一。国内外许多柴油机的曲轴采用球墨铸铁制造,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失效。在分析这类曲轴失效原因时,我们发现这类曲轴的断裂不仅与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有关,而且还与其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有着密切的关系[1、2]球铁曲轴的断裂是由于在浇注过程中出现缩松、夹渣和加工粗糙等缺陷所引起的,已在资料[3]中有论述;而由于曲轴的摩擦磨损使其表面形貌和组织发生变化而导致失效,还未见详细报导。因此本文以8G柴油机球铁曲轴为例,对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使轴颈表面的形貌产生变化而引起曲轴…  相似文献   
6.
季飞  朱一成 《电子学报》2003,31(5):776-778
本文采用FDTD法 (finite differencetime domainmethod)即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铁氧体样品分别为圆盘和环形盘片的微带环行器和带线环行器进行了三维分析 ,计算了环形特性参数 ,并与文献结果做了比较 .同时给出了能流图 ,并讨论了衬底厚度和阻尼系数对环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产的高牌号灰铸铁都要进行孕育处理以改变铸件的凝固条件来消除白口,促进石墨化,细化晶粒,提高断面均匀性,从而改善铸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 采用不同的孕育剂会得到不同的孕育效果。我们在柴油机的气缸盖零件上分别用75硅铁和TG-1型孕育剂孕育时,发现在薄断面上所形成的显微组织有较大差别。本文对形成不同组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模具铜经过淬火后常用测定洛氏硬度来检验其质量。但是,许多模具钢淬火后测定硬度,往往在硬度压痕周围会产生显微裂纹。由于显微裂纹的存在,削弱了材料的性能,使工件在疲劳破坏过程中不经过裂纹的萌生阶段,就直接开始裂纹的扩展,直至断裂。本文拟对这种显微裂纹的形态规律、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等,作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电信局普遍采用了无人值守的设备站点接入方式,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这些站点设备的稳定和可靠性因此成为通讯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文章介绍了无人站点通讯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误码率线性多用户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用户检测算法,算法基于最小误码率准则,应用内核密度估计方法来估计误码率函数,并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来搜索误码率函数全局最小点。该算法解决了由于误码率函数存在局部最小点而难以用普通的梯度算法来求解全局最优点的问题。算法对初值的选取无特殊要求,可随机选取。仿真结果表明,梯度算法求解最小误码率检测器由于可能收敛到次优的局部极小点,故检测器不能达到最小误码率性能;而本文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由于能很好的避免收敛到次优的局部极小点,因而得到的检测器性能逼近最小误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