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7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膏转化制硫酸钾结晶动力学及结晶添加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浓氨介质中石膏与氯化钾直接转化制硫酸钾的结晶动力学及结晶添加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 ,硫酸钾在氨介质中的成核速率与晶体生长速率、悬浮密度、搅拌速率存在如下关联式 :B0 =5 .64 13×10 8G3.32 0 8Mt0 .0 559np0 .2 92 8。加入异丙醇、OP乳化剂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添加剂 ,可使硫酸钾结晶产品纯度提高 ,晶体形态整齐均匀  相似文献   
2.
脱硫废水旋转喷雾干燥技术是一种利用热烟气蒸发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技术。开展了不同悬浮物(SS)含量的脱硫废水原水以及经浓缩的高盐废水的蒸发实验,采用可视化手段观察了脱硫废水在干燥塔内的蒸发特性,考察了脱硫废水喷雾蒸发过程中停留时间、进口烟气温度、气液比对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喷雾蒸发工艺对高盐、高SS含量等复杂脱硫废水组分具有较佳的适应性;脱硫废水从旋转雾化器喷出后迅速蒸发,主蒸发区在雾化盘下方0.75~1.00 m区域内;随后是蒸发析出的未干盐分及未完全蒸发的废水液滴进一步蒸干至含水率低于2 %;烟气在喷雾干燥塔内的停留时间需要维持在20 s以上才能保证塔出口灰分含水率低于2 %;入口烟气温度越高,其塔底及塔出口的灰分含水率越低,在气液比为12 000 m3/m3(标准状态)的废水工况下,入口烟温为280 ℃时已经难以保证废水液滴良好蒸发;在入口烟气温度为340 ℃、气液比大于10 000 m3/m3(标准状态)时,塔底灰分含水率小于2%,蒸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孙莹  杨树莹  杨林军 《化工进展》2019,38(5):2491-2498
利用自行搭建的CO2膜吸收实验台,采用聚丙烯(PP)膜组件,以质量分数10%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主体胺溶液,添加不同配比的哌嗪(PZ)、乙醇胺(MEA)、甘氨酸钾(PG),考察CO2脱除效率和传质速率的变化,比较不同复配比的复合溶液表面张力以及对PP膜的浸润性,并以10%MDEA+10%PG混合溶液作为吸收液进行长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对MDEA溶液膜吸收CO2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配比小于0.2时,促进作用大小为PZ>MEA>PG;当配比大于0.2时,促进作用大小为PZ>PG>MEA;PZ和MEA均随着添加配比的增加,溶液表面张力减小,而PG相反;表面张力小的溶液对膜浸润性较强,容易造成膜润湿;添加剂质量分数均为10%时,对膜溶胀性和疏水性以及膜孔结构影响大小为PZ>MEA>PG;在20天内,PG/MDEA混合溶液作用下的CO2脱除效率从89.56%下降为83.09%,对PP的疏水性影响较小,膜组件可以稳定运行。吸收液表面张力对膜吸收法脱除CO2性能的影响显著。所得结果可为膜吸收CO2吸收剂复配提供依据,并可为揭示膜吸收CO2过程中膜润湿导致膜失效的机理以及抑制膜润湿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固定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火电厂是CO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以长效碳铵为载体固定电厂烟气中CO2可望实现CO2的减排、固定与农用肥料长效碳铵生产的有机统一。对该方案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详细评述,指出今后应加强工艺系统及操作条件,特别是长效碳铵肥料施入土壤后,其碳素去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具有含盐量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处理难度极大,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国内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不同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展望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利用旁路烟道及旁路喷雾干燥零排放处理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效清洁、低成本的零排放处理技术将成为脱硫废水排放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蒸汽凝结促进PM2.5长大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除尘预处理技术。对蒸汽在颗粒物表面凝结过程中晶胚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影响液滴的长大因素、蒸汽凝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该项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燃煤排放细颗粒物是大气环境PM2.5增加的重要来源。采用燃煤热态实验系统,进行了在电除尘器入口烟气添加化学团聚剂以及协同脱硫废水蒸发处理促进电除尘脱除PM2.5的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团聚剂添加前后PM2.5浓度及其粒度分布的变化,以及团聚剂浓度、添加点烟温、团聚剂溶液pH、烟气量、雾滴粒径等对PM2.5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化学团聚液后,通过润湿作用、液桥力和吸附架桥作用可增强PM2.5之间的接触并促进团聚长大,PM2.5增大到原先的4倍左右,典型工况下电除尘器出口PM2.5浓度降低40%以上。增加团聚液浓度可促进PM2.5的脱除;适当降低团聚液pH有利于PM2.5的团聚。喷脱硫废水,电除尘器出口PM2.5浓度变化不大,加团聚剂后出口细颗粒物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脱硫浆液的雾化夹带是导致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中细颗粒物排放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度分析仪(PDA)、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在线测试分析了脱硫浆液雾化、夹带特性及其与细颗粒物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过程中浆液雾化夹带可导致脱硫净烟气中含大量细小雾滴及亚微米级细颗粒,脱硫净烟气中雾滴粒径与喷嘴的雾化效果有关,主要集中在20μm以下,雾滴含固量为脱硫浆液的20%~40%。脱硫操作参数如空塔气速、液气比和浆液浓度对脱硫净烟气中的雾滴夹带量存在显著影响,适当降低空塔气速、液气比及浆液浓度,优化喷淋工艺如增加喷淋层、合理布置脱硫喷嘴,能够有效抑制浆液夹带作用,进而降低脱硫净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9.
化学团聚促进电除尘脱除PM2.5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勇  赵汶  刘瑞  杨林军 《化工学报》2014,65(9):3609-3616
燃煤排放细颗粒物是大气环境PM2.5增加的重要来源。采用燃煤热态实验系统,进行了在电除尘器入口烟气添加化学团聚剂以及协同脱硫废水蒸发处理促进电除尘脱除PM2.5的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团聚剂添加前后PM2.5浓度及其粒度分布的变化,以及团聚剂浓度、添加点烟温、团聚剂溶液pH、烟气量、雾滴粒径等对PM2.5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化学团聚液后,通过润湿作用、液桥力和吸附架桥作用可增强PM2.5之间的接触并促进团聚长大,PM2.5增大到原先的4倍左右,典型工况下电除尘器出口PM2.5浓度降低40%以上。增加团聚液浓度可促进PM2.5的脱除;适当降低团聚液pH有利于PM2.5的团聚。喷脱硫废水,电除尘器出口PM2.5浓度变化不大,加团聚剂后出口细颗粒物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汞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量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进出口烟气中汞的浓度,考察了采用NH3·H2O、NaOH、Na2CO3、Ca(OH)2、CaCO3等5种脱硫荆时系统的脱汞性能,并在脱硫液中添加KMnO4,Fenton试荆、K2S2O8/CuSO4、Na2S进行试验.结果发现:燃煤烟气中气态总汞主要成分是单质汞,二价汞所占比例不超过40%;常规WFGD系统能高效脱除烟气中的气态二价汞(Hg2+),脱除效率高达81. %~92.60%,而对气态总汞的脱除效率仅为13.27%~18.26%,经WFGD系统后单质汞略有增加;脱硫剂种类对脱汞效果影响不明显,提高液气比有利于提高WFGD系统的脱汞效率;KMnO4、Fenton试剂、K2SzO8/CuSO4和Na2S等添加剂均可提高脱汞效率,但不同添加剂的效果有所不同,其中Na:S效果最为显著,脱汞效率最高可达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