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67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推广应用将会带来无限的贸易机会。在全球信息化、经济一体化日趋成形的今天,发展电子商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融入世界格局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鲜叶不同采摘时段对乌龙茶香气化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将铁观音早青与晚青按传统工艺加工成乌龙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鲜叶和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早青茶与晚青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晚青茶所含挥发性组分总量比早青茶少28.3%,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占比均处优势,尤其是异植醇和反-橙花叔醇。挥发性成分在鲜叶与乌龙茶中的组成特征差异较大,醇类和酸类化合物在鲜叶中的占比相近,但在乌龙茶中二者差异较大;早青与晚青包含56种共有挥发性成分,比其乌龙茶的共有成分多4种,但在鲜叶与乌龙茶共有42种成分中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反-橙花叔醇、异植醇等受加工工艺的影响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可见晚青与早青中挥发性成分的分布特征相异,晚青茶优于早青茶且清香突出。  相似文献   
3.
影响普洱熟茶香气品质的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海鹏  张悦  杨停  施江  林智 《现代食品科技》2015,31(12):394-399
普洱熟茶是产于我国云南省的一种采用晒青毛茶制作的后发酵茶。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香气感官品质得分的两组普洱熟茶样品的香气相对含量水平差异。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表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亚甲基-丁酸-二甲酯、2-乙基-丁酸-2-丙烯基酯、3,4-二甲氧基甲苯和5-甲基-1,2,3-三甲氧基-苯等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水平与普洱熟茶香气品质得分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橙花醇、橙花叔醇以及十六烷酸等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水平与普洱熟茶香气品质得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它们是影响普洱熟茶香气品质的关键香气成分。此外,本研究还采用PLS回归初步建立了1个基于上述关键香气品质成分相对含量水平的普洱熟茶香气品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EGCG甲基化衍生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甲基化技术得到的甲基化儿茶素粗品中,分离纯化出3个甲基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单体,结合LC/MS和NMR等分别确定为4',4″-di-Me-EGCG、4',3″,4″-tri-Me-EGCG以及4',3″,4″,5″-tetra-Me-EGCG;进一步比较了这3个EGCG甲基衍生物单体与98%EGCG在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EGCG甲基化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活性都有明显的降低,总体上分别只有98%EGCG的68.17%和6.84%。  相似文献   
5.
超高压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超高压处理后的茶鲜叶加工成红碎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评定,香气组分分析,茶黄素(theaflavins)含量、茶红素(thearubigins)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鲜叶一超高压处理(550MPa,10min)室温密闭放置4h→切碎→发酵30min→烘干工艺制得的红碎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带鲜,带有花香,感官品质最优。和对照相比,按照最优工艺制得的红碎茶茶黄素含量提高20.43%,茶红素含量下降10.09%,游离氨基酸总量提高24.03%,水浸出物含量提高8.70%,呈甜味氨基酸(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有所增加,芳香型醇类、酯类、醛类物质的含量增加,而部分烷类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就等焓加湿的一个应用实例进行了讨论,通过增大有效的密封空间内加湿水蒸发面积的方法,最终达到了增加蒸发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的目的。实验证明理论蒸发值与实际蒸发值的差值不大,蒸发量能满足工业生产对空气加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关于微处理器及其相关技术的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硅片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要走到尽头了吗?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哪个将在未来世界称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包括微控制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工控机将如何向前发展?“蓝牙”技术及其应用何以进展如此神速?新千年伊始,本文略作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介绍小波压缩算法的特点及小波压缩多路视频卡。  相似文献   
9.
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蒸青绿茶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以及不同提取料液比例等对茶叶中儿茶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提取料液比例为1:125(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 min时,蒸馏水一次提取可以达到相对理想的提取效果,适用于常规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10.
以云白毫、白牡丹(包括月光白一级和月光白二级)、云寿为云南白茶的代表性样品,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花色种类云南白茶的化学成分差异进行研究。共鉴定出120 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酚酸类、有机酸类、香气糖苷类、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分别表明不同花色种类云南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76 个化合物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生物碱类、酚酸类、茶氨酸等化合物随云南白茶原料嫩度的降低,含量下降;部分氨基酸和杨梅素苷在白牡丹中含量相对较高;芹菜素苷、山柰酚苷、槲皮素苷、脂质类化合物在云寿中含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可为云南白茶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研究以及等级判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