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统的液压控制回路,系由标准的板式连接的液压阀组成,称为“单个元件”控制回路。这种回路愈复杂,“单个元件”愈多,连接亦愈复杂。特别是对中、大功率液压系统进行控制或要求集成化程度较高的场合,传统的液压控制就更见不足。新型的液压控制回路采用了插装式二通座阀。由于每个座阀单元都用先导控制,构成一个“单个控制液阻”,由此组合而成的控制回路称为“单个控制液阻回路”。该控制方式首先在西欧得到发展,迄今历史尚短,但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易于集成等优点,特别是适宜于对中、大功率液压系统的集成和控制,而且还适用于高水基等介质,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各国液压界的极大兴趣和重视。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该项技术,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在扼要介绍二通插装阀控制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回路组合后,将列举国内一些成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电子计算机与液压技术的结合已渐趋广泛。国外如西德等已广泛地应用计算机防真技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各种阀、泵、马达及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西欧各国还广泛地采用计算机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在线控制,流体动力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最近,我们利用JS-10A机对液压试验室中的压力控制系统进行模型识别,即用JS-10A机实测压力控制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编制了计算机拟合程序,拟合出该系统的传递函势并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3.
1 国际上液压电子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态近年来微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相继出现了集成度非常高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廉价大容量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及与其它工艺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各工业领域发展的主要导向。追溯发展的历史,日本最早开展微电子技术与机械相结合这方面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国际上处于较领先的地位,而且首先提出“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这一崭新术语。“机电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正在撰写的“建立现代化科技先导型企业集团以振兴我国液压工业”一文的第一部分,文章的其余部分为“我国液压工业现状和先进工业国家液压企业集团的剖析”和“建立现代化科技先导型企业的总体设想”。本文通过大量材料的剖析,从液压产品本身,液压技术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液压技术的应用领域等诸方面进行论述,得出当今液压技术具有高技术的属性的结论。文末扼要阐述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液压行业的科研与生产必须遵循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毛细管节流环形多油垫平面静压支承的倾斜刚度及其异向性进行研究。本文推导出在任意傾斜工况和不同支承参数下支承承载能力的精确计算公式并编出计算机的源程序。它克服了现有文献所推荐近似公式的适用局限性。本文引进过去没有的“倾斜中心高刚度”新概念和过去不大重视的“倾斜刚度异向性”概念,丰富人们对倾斜刚度理论的客观认识。本文指出,支承的节流比是影响支承的倾斜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选用最佳节流比,将使支承获得最大的倾斜刚度。同时,支承的不同油垫数目是影响支承倾斜刚度异向性的最重要因素。随油垫数的增加,支承的傾斜刚度异向性将随之减小。在静态工况下,4油垫支承的倾斜角刚度异向最大差值达30%,而7油垫数以上的支承,其异向性基本消失。本文通过数学推导,并对7种油垫数的支承逐一进行分析和试验验证,所得出的承载能力的精确计算公式、异向性规律和支承参数优化设计等方面的成果不但为舰船雷达用该类支承的设计提供理论根据,而且对前人文献的结论予以填补和修正,解决了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长期探索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比日本学者稻崎一郎等关于4油垫支承静态异向性可忽略的论点更为合理和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