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一台小型钟表机床,通过采用“嵌入式”三维精密工作台和铰链机构、齿形同步带、变频调速器等装置,使得机床整体结构紧凑、尺寸小,而且便于协调控制。同时,该机床也为光机电一体化新型机床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2.
针对钟表表音信号提取与分析存在较大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双麦克降噪采集装置和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手表表音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方法。该方法提取机械手表的故障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进而对内禀函数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希尔伯特谱和希尔伯特边际谱。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边际谱能识别出故障信息,该方法能够定位误差并实现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钟表齿轮啮合传动效率影响因素和效率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的钟表齿轮基本齿形参数优化计算方法,即"海选"后逼近算法,利用C语言编程较迅速地得出了传动效率更高的理想齿形,其计算精度足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惯性作用与重力影响,管道中的循环水会对系统产生影响,甚至破坏水箱等组件。为解决封闭式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高压与冲击,提出了减压和缓冲方案。而从理论上难以准确的计算出流体传递过程,所以提出以流体力学为基础,使用ANSYS来研究减压过程,剖析系统的流体传递原理,对管道进行优化建模,加载流体域,获得了压力场分布。继而说明了系统结构设计是可行的,从而完成了方案的验证与优化。将该方案应用到系统中,减压和缓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6.
吴彬  沈振军 《机械制造》2009,47(4):29-32
设计并制造出一台具有多自由度、多功能的小型钟表机床。机床可实现在同一台机床上完成多种加工过程,减少了工件装夹次数、提高了加工精度。考虑到机床装配的方便及使用的简便性,对其结构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机床达到了预期的功能要求和加工目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用于大范围恒温的高精度循环水冷却器。针对当前国内循环水冷却器的精度较低,而国外高精度冷却器成本高、工艺复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采用多级恒温的方法,介绍了多级循环水冷却器的系统方案和用于恒温的模糊算法设计,通过建模仿真论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模糊控制在橡胶硫化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橡胶硫化温度控制是保证橡胶硫化正常进行的关键之一。由于模糊控制不必事先知迸被控温度严格的数学模型,可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制定模糊控制规则,采用计算机和模糊控制理论来实现ri动控制,可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木文研究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简化的摸糊控制理论,通过脉宽调制(PWM)的方法来实现硫化温度的自动控制。在要求的硫化温度在200上5℃时,实际温度可以连续8小时以卜控制在 200土5℃、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硫化质敬。  相似文献   
9.
换热器热传递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换热器的设计涉及许多因素,而热传递能力是检验换热器结构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从理论上难以准确计算出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所以提出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来研究换热器的热交换过程.剖析系统的热传递原理,对换热器进行优化建模,加载热载荷,并得到换热器的温度场分布;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换热器能够满足系统要求,使系统重新达到热平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以肯定,继而说明了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是可行的,并为后一步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范围高精度温控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文俊  沈振军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7):193-195,201
为给大范围、高精度温控系统寻找适合的控制算珐,在研究多级循环水温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PID温度控制与模糊温度控制两套方案,依次分析、计算、比较两种算法各自的优缺点,综合考虑了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等条件,并通过建模仿真论证了两类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