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1[∶]1异型坯结晶器物理模型,采用PIV粒子测速技术,研究断面尺寸为767.3 mm×383.1 mm×103.2 mm异型坯结晶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和不同水口结构对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PIV实验结果表明,减小拉速和增大水口底部内径可以有效地减小冲击深度,结晶器深度860 mm处水口中心最大流股速度分别下降了27.96%和41.46%;增加拉速和减小水口浸入深度可以提高流场下旋涡上顶点位置。通过减小拉速和浸入深度,增大水口底部内径可以改善结晶器内流场。  相似文献   
2.
自行设计一种多级磨盘式强剪切分散混炼器,并研究其强剪切作用对纳米CaCO3填充环氧树脂(EP)体系分散行为及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型混炼器强烈的剪切作用下,EP高分子产生了新的断链和新的自由基,使纳米CaCO3的分散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当复合材料被拉伸时,在传力过程中使复合材料的延伸能力得到提高。纳米CaCO3良好的分散性对于物理交联和交联网络结构的紧固起着关键的作用,使复合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冲击性能。因此,新式混炼器使EP/CaCO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分散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于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的研究多集中于沉积相、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气源对比等方面,井位部署也持续围绕着断裂展开,限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该套储层的定性分析及定量预测研究程度偏低。为此,基于前人的上述传统研究成果,利用川南荷包场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高产气井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模型正演、振幅属性分析及烃类检测等多种方法,开展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定性分析、定量预测与含烃检测,进而预测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荷包场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层特征,高产层段主要发育在距离茅口组顶部50 m以内的上部层段;(2)高产层段的茅口组顶部及下部同相轴表现出"弱波峰、弱宽波谷"的地震响应特征;(3)振幅指数属性定量预测和烃类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区存在着3个优质储层发育带,并且与实钻井的吻合度达到了80%。结论认为,荷包场地区除沿着断裂发育储层有利区带外,远离断裂带也发育了3个岩溶储层有利区,3个有利区合计面积为79 km~2;上述认识对于远离断裂在构造斜坡及向斜区进行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旺  李鹏忠  余浩 《机电一体化》2012,18(5):29-32,47
切削参数的选择对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生产成本均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复合机床加工小型工件的工序分析,计算出工序中不同切削参数作用下产生的切削力以及切削热;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切削热、切削力对工件形变的影响,最终实现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非常规泥质灰岩储层近期取得重大勘探发现。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及钻井岩心观察,通过薄片鉴定、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CT扫描以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对茅一段泥质灰岩储层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茅一段主要发育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等4种岩石类型以及粒缘孔(缝)、有机质孔、溶孔(缝)、裂缝、滑石收缩孔(缝)等5类储集空间。其中,泥晶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孔隙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储集性能差;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孔隙度高,有机质含量高,储集性能好。茅一段储层受岩相、有机质丰度和成岩作用的综合控制,生屑泥晶灰岩微相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微相中的原始孔隙发育好且富含粘土矿物;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为茅一段主要的储集空间;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为茅一段提供了部分储集空间。基于此,提出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模式:沉积期,由于原始组构差异,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泥晶灰岩中的原始孔隙发育;中-深埋藏期,海泡石发生成岩转化,形成粘土微孔和有机质孔,同时释放富镁成岩流体,发生白云石化;深埋藏期,酸性流体进一步改造储层,使生屑泥晶灰岩和(含)泥质生屑灰岩储层发育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四川盆地威远区块页岩气单井产量主控因素不明的问题,基于该区132口投产1 a以上气井的地质与工程数据及生产数据,使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页岩气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影响页岩气单井首年累计产量的主控因素为支撑剂量、压裂改造段数、水平井垂深的中值、压裂段长度、压裂液量、孔隙度、压力系数和加砂强度。通过机器学习方法与传统经验公式法对比预测首年累计产量及初期产量,明确了机器学习法精度更高。同时,基于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适用于研究区的机器学习法为支持向量机法,其预测精度高于90%。研究结果对同类页岩气区块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加入不同固化剂T31和JA–1后对环氧树脂(EP)/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导热性能和介电强度。结果表明,JA–1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介电强度比T31固化体系更优越。当T–ZnOw含量为5份时,加入JA–1及T31固化剂时EP/T–ZnOw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值分别是31.4 MPa和27.6 MPa;加入JA–1固化剂时,当T–ZnOw含量为3份时EP/T–ZnOw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达到29.5 kJ/m2,加入T31固化剂的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基本在10 kJ/m2以内;当T–ZnOw含量为5份时加入JA–1和T31固化剂后复合材料的介电强度分别比纯EP增加了116%和106.7%。复合材料中加入T31固化剂后的导热性能要比JA–1固化剂的稍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圆锥式混炼器对环氧树脂(EP)/ZnO晶须复合材料进行共混。研究了ZnO晶须含量、混炼器混合和机械混合两种方式以及混炼器混炼间隙对EP/ZnO晶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采用何种混合方式,随着ZnO晶须含量的增加,EP/ZnO晶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混炼器混合的效果好于机械混合。EP/ZnO晶须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在混炼器混炼间隙为1 mm、ZnO晶须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2%时取得最大值,分别为31.55 MPa和12 kJ/m2,相比同体系下的机械混合方式,EP/ZnO晶须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4.3%和74.4%。继续增大混炼器混炼间隙会导致EP/ZnO晶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差。EP/ZnO晶须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ZnO晶须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混合方式对其影响不大;当ZnO晶须含量相同时,随着混炼器混炼间隙的增大,EP/ZnO晶须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硫酸盐木浆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膏盐岩为盖层的油气藏在全球大型油气藏中所占的比例极高。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寒武系膏盐岩层分布广泛,但厚度不均匀,受川东地区构造变形程度高、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地球物理技术预测膏盐岩厚度难度极大。为此,在寒武系膏盐岩沉积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正演模型建立了不同膏盐岩层岩性组合地震识别模式,并应用相控校正系数法预测了川东地区寒武系膏盐岩的厚度分布,最后结合勘探成果指出了该区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寒武系膏盐岩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无膏盐岩组合型、薄层膏盐岩组合型、互层膏盐岩组合型和厚层膏盐岩组合型;(2)建立了4种岩性组合类型所对应的地震正演模型,结合平面插值的方法,定量落实了各种岩性组合的平面分布特征;(3)依据不同岩性组合类型中膏盐岩厚度和地层厚度的比例关系,确定了不同岩性组类型的膏盐岩厚度校正系数,并预测了膏盐岩平面厚度分布。结论认为,(1)川东地区寒武系膏盐岩层具有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厚的特征,其中膏盐岩中心主要发育在建深1井区和太和1井区;(2)膏盐岩盖层之下的寒武系—震旦系地层,可能是未来深层常规及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