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4篇
冶金工业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部分医用X射线管中的纯钨靶表面会逐渐变得粗糙,在粗糙区进一步会出现表面裂纹,但同型号的进口钨靶表面却几乎没有粗糙区和裂纹出现。采用SEM、EDS和化学成分测试等方法,对两种钨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杂质元素的含量偏高和沿晶界的偏析以及不均匀的钨晶粒是造成国产钨靶表面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型复杂环件形状因素和轧制速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缩比环件轧制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为基础,研究材料轴向转移模式及其变形机理,提出包含环件形状因素的成形性能评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选用工业纯铅和LD10锻铝合金进行缩比环件轧制实验,得到了与数值模拟一致的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的包含环件形状因素的成形性能评定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发现,轧制速率影响环件轧制的成形性能,较大的轧制速率有利于环件轮廓填充。  相似文献   
3.
利用模拟法研究了热轧卷曲温度对汽车大梁钢510L氧化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轧后的510L钢表面氧化皮主要由FeO层和少量Fe3O4层组成;在不同的卷取温度下,FeO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共析反应,最终形成不同结构的表面氧化皮;在450~550℃时,FeO层共析反应发生的速度最快,形成的最终氧化皮中Fe3O4含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环件冷辗扩变形前后组织的对比实验和热处理后显微硬度的测定,探讨了冷辗扩变形对环件微观组织及淬回火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冷辗扩加工过程使环件组织中的碳化物颗粒更加细小、均匀,从而对环件热处理后综合力学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分析认为冷碾过程主要影响了淬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的溶解速度,造成变形与未变形组织中马氏体含量的差异,而显微硬度的变化趋势正好反映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TRIP590钢表面的红色氧化皮进行了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的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Si元素的含量是影响氧化皮结构的主要因素,在高温下扩散到表面与Fe和O形成复杂氧化物2FeO·SiO。在此基础上,对TRIP590钢中Si和其他元素的适当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双相钢780DP进行了不同应变率的动态拉伸试验,对试样的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780DP钢的强度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在高应变率的条件下,780DP钢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形变硬化和位错运动机制的改变,同时具有形变微区的绝热升温效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板式同步器齿环冲锻成形中齿部填充不足的问题,探讨了摩擦对金属流动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齿部填充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由于冲锻成形模结构与材料流动变形的特殊性,减小上、下模的整体摩擦并不利于齿部填充;将模具与板料的接触区划分为齿腔内区和压边接触区,齿腔内区的摩擦对填充性的影响类似传统模锻,即摩擦越小越利于填充;压边接触区的摩擦则阻碍金属外流,增大了齿部成形时的静水压力,使齿形更加饱满;增加阻力台能获得比调整摩擦更佳的齿部填充效果,但成形载荷会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某非承载式SUV白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同时,在相同工况条件和约束载荷的情况下,对车身进行静刚度试验。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车身刚度试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非承载式SUV车身结构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W6M05Cr4V2钢冷辗芯辊疲劳断裂的特点和机理,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中温淬火(1 150℃) 多次高温回火(550℃)能有效改善W6Mo5Cr4V2钢的显微组织,使其达到更优的强韧性配合,提高抗疲劳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寿命的W6Mo5Cr4V2钢冷辗芯辊疲劳裂纹源区域的表层和次表层碳化物形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了疲劳裂纹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表层和次表层碳化物的形貌、分布和大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疲劳裂纹的萌生。在表层碳化物缺陷处萌生疲劳裂纹一般有两种方式:表层碳化物直接开裂和在碳化物脱落后的凹坑处形成微裂纹;在次表层碳化物处萌生疲劳裂纹则主要是由于其周围孔洞中的应力集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