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一种采用微机技术的光栅式动态轨道衡及应用于该衡的无轨道开关测量技术。微机根据轨道衡的动态响应信号在线地完成判别机车、车床、测速、称重及制表等工作。实践证明,革除了轨道开关,不仅提高了可靠性,而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既能称量载有固态货物的货车又能称量装有液体货物的罐式货车的动态轨道衡,它根据固态货车和罐车车体的尺寸特征,自动切换称量方式:对罐车采用整车计量;对固态货车则采用双转向架计量。不仅成功地克服了罐车内液体晃动对称量精度的影响,且确保了尺寸繁多的各种固态货物车的正常称量。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动静态两用电子轨道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静态两用电子轨道衡*边润强陈长清吴训一吴俊龙(天津理工学院天津300191)(济南金钟电子衡器公司)0引言目前,我国的动态轨道衡多采用转向架计量方式。由台面尺寸所决定,这种衡器一般不宜用于静态称重。在某些特殊场合,用户希望轨道衡要兼备动态和静态称重...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补偿和遗传算法的动态测量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一种基于系统补偿和遗传算法的动态测量方法,该方法无需事先已知系统的动态特性,可根据系统阶跃响应的实测数据,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和优化系统补偿参数,并通过系统补偿预测系统的稳态值,达到动态测量的目的。对遗传算法的交换和变异操作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惯性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将动态补偿和遗传算法相结合 ,实现了系统的参数辨识。为避免遗传早熟而进入局部最优 ,对交换和变异操作进行了改进 ,提出一种防止近亲繁殖的交换策略 ,在不明显增加基因操作计算量的前提下 ,有效地避免了基因缺失。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过阻尼系统的辨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配有微机的高效能光栅式动态轨道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台配有微机的光栅式动态轨道衡。该衡运用了自适应动态补偿、无开关判别与测量、数字预滤波以及停退处理技术,因而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指标,经过长时间大负荷运行,经济效益很显著。  相似文献   
7.
1 引言此处所说的双线性变换即Tustin变换。应用双线性变换可容易地将线性连续方程(拉氏变换方程)变成离散的Z变换方程或差分方程,因而在计算机大量使用之后,这种变换也随之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对双线性变换的由来理解不同,往往会产生应用欠妥的情况,有必要分析一下几种推导双线性变换方法的实质与存在问题,对合理使用双线性变换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圆图记录曲线自动识别与处理系统”。该系统是针对我国圆图记录图纸手工“求积”,效率低,精度差的具体情况而研制的。系统中采用等时线扫描的方法,解决了径向或其他扫描方法无法避免的扫描线与多条等时线相交的问题;采用软件偏心校正技术,既解决了摄象过程中图纸定位精度问题,又不增加设备成本;采用平均灰度梯度的边缘检测方法,解决了图纸格线对记录曲线识别的干扰问题。该系统已在鞍钢运行数月,它可代替14个工人手工“求积”且更省时;处理精度达到0.3%;正确识别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系统辩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润强  陈增强 《控制与决策》2000,15(5):623-625,640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惯性系统辩识方法。该方法将动态补偿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实现了系统的参数辩识。为避免遗传早熟而进入局部最优,对交换和变异操作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防止近亲繁殖的交换策略,在不明显增加基因操作计算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了基因缺失。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过阻尼系统的辩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Sugeno模糊模型的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ugeno模糊模型的、针对测量时间受限条件下测量数据处理的模糊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概率理论和模糊逻辑,分析处理多个中间测量结果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对这些结果进行有效融合。在动态称重系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系统测量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