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许多高校、商场、工厂等场景的相关用电设备管理中存在诸如管理繁琐、设备空转或用电设备危险等不太容易管理的情况,基于ZigBee与MQTT协议,采用Qt框架搭建出的一套智能管控系统.系统采用无线技术遥控用电设备,通过单片机搭载的MQTT程序对JSON数据处理传输,并在MQTT服务器的集合处理下将整合数据发送至前端服务器,用户可直接通过登陆前端服务器以获取相关用电器数据或集中管理用电设备.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在无人值守变电所和220kV以上变电所中辅助设备控制系统的优化整合方案,阐述了用可编程控制器 触摸屏等现代工控元件代替传统继电器型风冷控制回路、传统门禁、防火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某火箭炮在调炮过程中,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样本较少、故障知识获取较难等问题,以某火箭炮高低随动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与EASY5软件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并通过高低调炮过程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完成模型准确度校核。在此基础上,分析液压故障原理,通过修改模型参数或等效建模,完成液压泵泄漏、油液夹带空气以及过滤器堵塞等故障的注入,并仿真计算了不同故障情况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分析。因此可以通过故障仿真获取故障知识和样本,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提供参考,对装备的维修保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建立CRTS Ⅰ型轨道板损伤分布计算模型,将Tekscan传感器测得的钢轨支点压力作为荷载输入,以轨道板竖向位移及拉伸损伤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客货共线条件下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离缝状态时锚穴周边轨道板上表面混凝土的内部损伤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离缝长度的不断扩展,损伤产生及完全损伤的临界离缝高度均逐渐变小;当离缝长度扩展至第2、3锚穴时,客车荷载下损伤产生的临界离缝高度分别约为0.8、1.0 mm,货车荷载下约为0.5、0.8 mm;一旦超出损伤产生的临界离缝高度,由于轨道板损伤的发展,轨道结构整体抗弯刚度迅速降低导致板端竖向位移迅速增大;对于客车荷载,当离缝扩展至第3锚穴且高度大于1.0 mm后,CA砂浆形成脱空,板端位移不再增长,对于货车荷载,当离缝扩展至第3锚穴且高度大于1.3 mm后,由于二次损伤带的产生,板端竖向位移随离缝高度的增大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欧姆龙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在高耗能企业冶炼用整流变压器并列运行中的应用.系统控制对象为同时联调两台整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档位,通过档位变换整流变阀侧电流大小以改变冶炼电炉炉芯温度;当档位变换不足以使炉芯温度降低时,控制开关将1~2#整流变依次或同时从电网中切除.  相似文献   
6.
将创新型可编程控制器纳入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有效解决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站用低压系统备自投切不可靠问题,完善了站用低压系统投切时的遥信、遥测电气信号量,提高站用低压电源在各种工况下的智能备自投切的成功率,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为可编程控制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自身具备的防误闭锁功能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某无人值守变电站为例,对全封闭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加装微机防误操作闭锁系统进行了特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已得到成功实施,对其他GIS加装微机防误操作闭锁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型变压器风冷却系统的自动控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邓世杰 《变压器》2003,40(10):23-25
介绍了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大型变压器的风冷控制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及控制系统结构、控制要求.实现了风冷机组运行过程中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提高基体温度或粒子温度可以突破大气等离子喷涂涂层结合率一般不超过 1 / 3 的瓶颈,然而目前粒子温度难以通过提高功率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基于大气层流等离子喷涂的相关研究证明了层流等离子射流具有射流长度长、速度低、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能够有效通过提高粒子在等离子射流的滞留时间从而实现对粒子的充分加热。为了研究层流等离子喷涂高熔点 Mo 涂层的结构演变规律与关键影响因素,并推导出金属与陶瓷涂层的一般沉积行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种喷涂参数下制备的 Mo 涂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喷涂过程中,在等离子射流以及高温粒子对基体的原位加热作用下,Mo 的氧化物蒸气能够在等离子射流扫掠中与扫掠后附着、沉积在涂层表面,从而影响后续 Mo 粒子的沉积而改变涂层的微观结构。涂层的结构主要与 Mo 粒子的蒸发和基体温度有关。粒子蒸发越剧烈,基体温度越高,涂层越趋向于呈现出多孔岛状凸起结构;粒子蒸发越弱,涂层越趋向于呈现出层状结构,有利于实现低氧化、高致密金属涂层的制备,拓宽等离子喷涂的应用。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揭示层流等离子射流中的粒子大量蒸发现象与气相沉积过程,为其作为一种大气环境物理气相沉积的实施方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广泛应用于现在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受到工程造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施工.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SMW工法桩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