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3D打印随形冷却模具零件产生的热积累现象,数值模拟了打印过程中零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通过实验分析了热积累对打印质量的影响。在基板未预热条件下,打印零件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差,热积累效应的影响明显。热应力主要集中在零件底部与基板连接处,冷却后零件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较大。打印模具零件表面的挂渣严重,尺寸偏差较大,硬度偏低。在基板预热150℃条件下,打印零件温度分布相对均匀,热积累效应的影响减小。由于温度梯度变小导致的局部热应力和残余应力减小,变形减小,打印零件表面挂渣减少,尺寸精度提高,硬度增大,打印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2.
本构模型能表征材料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其精度对机械加工中切削力、切削温度的解析预测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316H不锈钢本构模型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切削理论的Johnson-Cook本构参数逆向识别方法.通过建立的不等分主剪切区的应力、应变、应变率及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以及准静态压缩试验和正交切削试验的数据,采用粒子群...  相似文献   
3.
4.
针对GH3536合金,试验研究了激光选区熔化(SLM)与皮秒激光切割相结合的激光增减材复合3D打印工艺,探讨了工艺参数对打印零件尺寸和侧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规律,并打印了薄壁结构和小孔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皮秒激光单脉冲能量的提高,打印尺寸和侧表面粗糙度值减小。打印尺寸随着扫描速度的提高略有增大,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略有减小。侧表面粗糙度值随着扫描速度的提高,先由大变小,然后再由小变大。侧表面粗糙度值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达到一定的扫描次数之后趋于稳定。与SLM相比,激光增减材复合3D打印的薄壁结构和小孔结构,其尺寸更接近设计尺寸。  相似文献   
5.
半刀宽插铣是一种常见的型腔加工方式,在顺铣切入和逆铣切出时由于刀—屑接触宽度突变会产生较大冲击,严重影响刀具使用寿命。通过有限元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半刀宽逆铣加工中的冲击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以40Cr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建立半刀宽逆铣有限元计算模型,根据加工中刀—屑接触宽度与切削力的变化特点,以刀—屑接触宽度发生突变对应时刻的切向力表征冲击力,采用极差分析法与单因素分析法研究各切削参数对刀具冲击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冲击力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证明该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半刀宽插铣冲击力预测和切削参数优化;冲击力与插铣步距和每齿进给量成正比,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冲击力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套管损坏(简称"套损")检测手段存在的精度低、无法评价套管居中度、应用效果欠佳等技术难题,满足渤海油田套损井检测需求,基于脉冲回波和挠曲波成像技术研制超声兰姆波成像测井仪,并建立套损检测和套管居中度分析模型.利用垂直入射探头记录的套管表面反射波及后续共振波进行套损检测与评价,通过直达兰姆波和二界面回波在不同介...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是制约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实现控水目标,在深入了解油藏特点和出水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合了多种控水工艺,形成一套全新的复合型完井控水技术。在单井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可以有效降低含水率,实现了控水工艺质的突破和全寿命控水的理念。在设计阶段,因地制宜选取适应于变密度筛管+封隔器+中心管控水或ICD筛管+封隔器+中心管控水两种方案,并采取低压差投产控制技术生产。现场实践证明,新型复合型完井控水技术起到了延缓水锥突进的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海上水平井和大斜度井分层开采控制需求,实现远程智能分采和不动管柱分层调配、酸化、测试测压等目的,通过多级智能流量控制阀、多孔穿越过电缆封隔器、可穿越式定位密封、可穿越式隔离密封、多线缆保护器及地面控制系统等关键工具研发或优化,创新形成了液控智能分采工艺管柱和技术。该技术通过地面控制系统远程控制N+1根液控管线,实现井下N个生产层位的生产调节和控制,适用于垂深4 000 m、分层数6层以内的油井分采控制,满足水平井、大斜度井和深井不动管柱调配需求。渤海C油田C19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解决了C19井3个开发层位之间流体性质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投产产量达到配产要求。该技术实现了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分层开采与控制,为渤海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