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9篇
武器工业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良平 《辽宁化工》2008,37(2):109-110
包含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化工建设安装工程的交工验收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的重要工作环节.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交工验收条件、组织形式、验收内容和验收标准加强监督.还对当前交工验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强化条件下对BFM1015柴油机气缸盖的温度场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了气缸盖温度随负荷变化的规律及强化带来的问题.对冷却水腔进行了流动数值分析,发现冷却水对气缸盖火力面附近关键区域冷却效果较差且冷却效果不对称,在加大冷却水流量时更为显著.对原气缸盖冷却水腔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流场,改善了水流的对称性并提高了火力面附近关键区域的流速,在提高流量时延续了较好的效果.对改进后气缸盖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原气缸盖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腔改进后冷却水有效改善了气缸盖的冷却状况,柴油机负荷越大改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BFM1015柴油机气缸盖进气道和冷却水腔的改进设计模型,对进气道的流通特性进行了试验对比和冷却水腔的流场分析对比,完成了气缸盖改进模型的砂芯快速成型和铸造加工。在单缸柴油机试验台上对改进设计的新气缸盖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和原气缸盖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新气缸盖的单缸柴油机在高转速时燃油消耗率比安装原气缸盖时明显降低,降幅最高达到7g/(kW.h);在相同负荷下,新气缸盖火力面的温度比原气缸盖显著下降,在排气门鼻梁区温度下降最明显,最高下降61.8K;新气缸盖的传热能力比原气缸盖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4.
内燃机活塞温度多路红外遥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一种高精度、高抗干扰的内燃机活塞温度多路红外遥测系统.该系统用热电偶将测点的温度变成电压信号后,再用电压/频率转换器使之成为频率信号,频率信号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送红外光脉冲;在接收端,光敏三极管接收红外光脉冲,经反变换之后,通过接收器记录的电压值反映出测点的温度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温系统软硬件设计合理,方案可行;实现微机多路巡回检测,能全面测量活塞温度.  相似文献   
5.
在发动机受热件高频感应式加速热疲劳台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连续损伤力学及热强度、热疲劳研究的一些成果,推导了试验控制参数与零件试验寿命间的趋势预测模型,拟合了平均试验寿命的趋势预测模型参数;根据一定试验控制参数下的试验结果分析,验证了寿命分布服从威布尔分布,并对分布模型参数进行了参数估计;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及威布尔分布的特点近似确定了安全寿命(可靠率大于99%)的曲线模型及参数值,得到了有实用价值的概率--试验载荷--寿命曲线(曲面)。  相似文献   
6.
铂电阻瞬态气体温度传感器研制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热电阻测温原理,设计、研制了铂金属薄膜热电阻瞬态气体温度传感器,并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内燃机排气温度的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测温范围宽、稳定性好、精度高、响应快,可满足有关学科瞬态气体温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原有活塞温度场红外遥测系统的不足之处,针对小缸径活塞提出了在多通道、测量精度、功耗、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新系统采用了直接将温度信号在活塞内部数字量化,然后将数字量装配成数据包通过红外线发送出去的方案,以满足其在更苛刻的条件下工作,最后对新系统在6106型柴油机实际测量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8.
铸铁缸盖热疲劳寿命试验及高温蠕变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铸铁缸盖鼻梁区的热疲劳断裂是机车柴油机最常见的故障。本文多个机车16V240柴油机缸盖进行了加速低循环热疲劳试验,在试验中考虑了高循环热疲劳的影响;并利用线形损伤累积理论及蠕变的特点,对高温蠕变的影响进行了计算修正;预估了该缸盖的使用寿命,并对实验及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发动机受热件热疲劳试验损伤的寿命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动机受热件加速热疲劳台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连续损伤力学及热疲劳研究的一些成果 ,提出了热疲劳损伤模型 ,并据此推导了试验控制参数与零件试验寿命间的预测关系式。根据铸铁缸盖热疲劳试验结果 ,拟合了模型参数。同时 ,寿命预测与试验数据的误差分析表明 ,由于热疲劳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缸盖寿命的离散度大 ,但变化趋势明显 ,适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强化内燃机活塞瞬态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某高强化150内燃机活塞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瞬态过程和快速冷起动过程中活塞温度场的变化历程及热应力状况。计算结果表明:瞬态活塞顶面的温度波动最大达到22℃,由此产生的瞬态热应力幅值与稳态热应力幅值处于相同的数量级。而冷起动过程活塞温度近似按指数规律上升。这些快速变化的温度引起的附加热应力是活塞顶面热损伤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