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运用FLUENT软件对3种采用不同二次分离元件直径尺寸的双级分离式旋风分离器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其内部流场特性和以旋流切向速度为代表的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在考虑压差阻力和分离效率权重的基础上,得出二次分离元件的最佳直径尺寸,并与模化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最优性能的双级分离式旋风分离器结构方案,为优化其结构参数并提高其性能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采用多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对1025 t/h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燃烧系统进行了防结焦低NOx燃烧改造。运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改造前后额定工况下炉内的温度分布、组分分布、NOx浓度分布、壁面热负荷分布以及颗粒轨迹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并与对应工况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有效控制了炉内结焦和高温腐蚀等问题,NOx排放浓度相对于改造前降低40%左右。  相似文献   
3.
邯钢纯燃高炉煤气联合循环电站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强  张磊  闫晨帅  杜磊 《节能》2010,29(6):57-60
通过对邯钢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详细剖析,并以邯钢CCPP工艺为基础,探讨在钢铁公司中对烧结工序两种余热源与高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双压三进口余热发电锅炉发明专利的引入,拟定了集成发电CCPP工艺初步设计改进方案,最后对方案进行了初步的计算与分析,其结果可为钢铁公司二次能源的高效集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智波  赵斌  李均昊  闫晨帅  邵志敏  李红超 《节能》2011,30(5):36-38,45
以唐山开滦东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50MW CFB锅炉机组为例,通过分析影响CFB锅炉运行的主要因素,在CFB锅炉中修中采取了三项受热面防磨改进措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锅炉机组非计划停运,并对冷渣器系统节能改造和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方案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可为CFB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SOFA(分离燃尽风)风率是决定燃尽风技术降低NOx排放浓度的关键因素。运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1台采用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的300 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300 MW、240MW、180 MW负荷SOFA风率分别为28%、20%和15%共9个工况下炉内水平截面的平均温度、组分浓度和NOx浓度随锅炉高度的变化曲线,并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SOFA风率的增大,同一机组负荷下主燃区内温度水平和平均氧浓度均有所降低,平均CO浓度升高,NOx浓度亦降低,同时煤粉颗粒的燃尽率有所减小。分析结果可为锅炉机组在不同负荷下运行时采用合理的SOFA风率以实现环保经济性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Fluent软件,对采用立体式分级低氮燃烧技术进行燃烧器改造的某30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改造前后额定工况下炉内的速度场、温度场、组分场以及NOx浓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对应工况下的试验值进行对比,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立体式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有效控制了炉内结焦和高温腐蚀,NOx排放浓度较改造前降低40%左右,对同类型锅炉机组采用相似的燃烧器优化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运行负荷持续降低,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已成为燃煤电厂灵活性调节的重要技术难题。针对超临界600 MW空冷机组,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机组负荷下的调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机组负荷由50%额定负荷降至40%时,机组绝对电效率由41.31%降至41.16%,发电标准煤耗由325.52g/(kW·h)升高到328.77 g/(kW·h);机组深度调峰至30%额定负荷时,机组绝对电效率降至37.84%,发电标准煤耗升高到359.83 g/(kW·h)。试验对比分析发现,机组由40%负荷继续向下深度调峰时,机组效率显著降低,热耗率大幅增加,运行热经济性明显变差。研究结果可为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