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5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矿工业是重工业最重要的原料部门。其生产规模逐年增大。目前世界矿业的开发投资达250亿美元。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采矿工程的集中、开采深度的增加、露天矿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化、露天矿装备的大型化,运输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苏联的矿岩运输量超过150亿吨。煤炭工业和金属矿工业  相似文献   
2.
当原料质量下降和开采条件复杂化时,提高回收有用矿物的有效手段是在所有生产和勘探阶段实行地质工艺填图和矿床的小量试验工作。马德涅乌利铜-重晶石-多金属矿床位于鲍勒尼斯科-基罗瓦巴德斯成矿带内的鲍勒尼斯科矿区,属于土仑阶-槺雅克层上部和下山唐尼亚阶层的下部,根据矿石所含的基本成分,可分含重晶石的和含铜的两种工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论述有关露天矿两级矿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保证露天矿的备采矿量只要增加工作平台宽度和降低采场年下降台阶级即可。在工作平台宽度增加时,工作帮坡角将变缓,需要超前剥离大量岩石,将影响露采的经济效益;还影响露天矿的生产能力,限制强化开采。宽度法备采矿量定额对露采经济效益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露天矿强化开采不仅与设备有关,而且与开拓、采矿方法有关,后者是一个设计原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改进,既使引进了先进的采矿设备,也达不到强化开采的目的。我们从苏联六十年代以来露采设计原理的发展和美国露采设计的一些做法,对我国金属露天矿现在设计方法中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陡帮开采的历史,分析了其主要的工艺特点、作业方式及工作面参数,评价了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提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陡帮开采的基本原理为了保证露天矿的正常工作,工作平台必须保持一定的宽度,小于此值,台阶的正常作业就会受到破坏,该值称最小工作平台宽度。国内外露天矿的最小工作平台宽度都差不多,约为40~50米,但工作帮坡角相差很大,我国和苏联过去都实行缓帮开采,工作帮坡角8°~15°。而美欧等西方国家多实行陡帮开采,工作帮坡角在25°~35°之间,有时还更大。为什么工作平台宽度差不多,而工作帮坡角却相差如此之大呢?这就必须从陡帮开采的基本原理谈起。缓帮开采时,工作帮上每个工作台阶都布置一台或多台电铲,所有的工作台阶都处于作业状态,它们齐头并进,全面开采,故  相似文献   
7.
布.  ВВ  陈遵 《矿业工程》1989,(10):29-33
在完成行业规划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和推广有色冶金露天矿的自动化设计系统,苏联国家有色冶金企业设计院与莫斯科矿业学院一起研制了一套在确实的境界内建立矿床模型及储量计算的程序。这项研究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整套程序都  相似文献   
8.
有关露天矿储备矿量的设置方法,总的可分为宽度法、长度法和深度法等三种。宽度法在文献中已有论述,适用于沿矿体顶、底帮或上、下盘全面拉开段沟的纵向开采法。对于国内采用陡帮开采以及实施横向开采的露天矿,如果坚持现行宽度法储备矿量的设置方法,其开采方法与方式则将由于无备采矿量而得不到推广应用,唯一办法是将宽度法改为深度法以适应需求。本文现就深度法作一论述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设置方法和优点 深度法备采矿量,是指工作帮(帮坡角φ1)自然延深到最小工作坑底(直径为50~200米)时所包含的矿石量,亦即不需要往外剥岩就可以采出的矿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一、表土预剥的技术经济意义表土预剥是船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具有很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1.表土预剥可以提高混合砂层的含矿品位,增加金属产量.  相似文献   
10.
陈遵 《中国矿业》1992,1(1):86-90
环境被污染,生态遭破坏,经济效益下降,这些是当前露天开采面临的主要挑战。文章对这些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指出今后应建立一个生态清洁的矿业,实施环境保护,加强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变某些系统的露天开采工艺及开采方法,最终建立一个生态清洁的露天采矿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