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涡核提取技术对轴流泵内部的脉动激励源的特性研究至关重要。以某型号的轴流泵为例,根据其基本技术参数和工况要求,建立了流体动力模型。利用Ensight后处理软件中的特征值分析法和涡量分析法,从可视化的角度探讨了轴流泵内部涡旋中涡核提取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汽车车身减振降噪需求,开发新型复合黏弹性阻尼材料。基于经典的自由阻尼和约束阻尼耗能原理,提出了一种含弹性约束的具有剪切和弯曲复合耗能机制的复合阻尼层结构。基于层间位移连续关系和薄板理论建立了阻尼复合板的位移方程和应变能能量方程,针对局部阻尼敷设及四边简支边界条件,结合假设模态法,推导出了复合阻尼板的运动微分方程、振动频率特征值方程等,求解得到了复合阻尼板的固有频率及损耗因子。复合阻尼层可用于研究单相材料不同参数特性及多相材料性能对比,且随着弹性层的上移,减振性能越好。复合耗能机理公式的推导,也为其在汽车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向加筋双层板全频段的声透射问题,采用全耦合模型形成流体声传输和结构声传输两个独立的路径,分别对其声透射系数进行理论计算,进而得出研究结构总隔声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基于VA One分析软件,对指定研究结构全频段的隔声特性进行研究,根据各子系统分析带宽内的模态数将全频段划分为低、中、高频,分别采用FE、FE-SEA和SEA方法完成隔声量的求解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变化趋势相一致,有关结论与分析方法对大型复杂模型的隔声特性研究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旋转类流体机械数值计算的最新进展,以轴流泵全流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分离求解算法SIMPLEC与SIMPLE的算法精度和效率。综合考虑计算效率,细致地比较了4种典型的湍流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外特性数值的偏差情况,分析得出了适合旋转机械内流场数值模拟的湍流模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腔结构建立SEA(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的仿真模型,通过设置多源激励得到目标空腔的噪声特性。考虑板件和吸声材料的降噪参数,并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降噪参数进行仿真优化设计,得到了频带声压级的降噪处理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款发动机排气系统消声器建立其结构模型与内部流体域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对内部流场的压力损失,速度矢量,湍动能等参数进行分析。以CFD计算结果作为声场分析的边界条件,应用声学软件Virtual.Lab进行气动声学计算,分析各频率下主消声器气动噪声分布情况。提出结构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为了实现对磁致伸缩和压电材料迟滞特性的描述,建立高精度前馈补偿系统,对Preisach模型一阶回转曲线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一阶回转曲线及经典插法预测一阶回转曲线的基本原理,着重指出线性经典插值法对Preisach模型一阶回转曲线的预测存在不足;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变换的思想,提出了辅助线法预测一阶回转曲线;最后,实验比较了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简称GMM)与压电陶瓷(piezoelectric ceramic transducer,简称PZT)两种迟滞情况下,辅助线法和经典插值法对迟滞一阶回转曲线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GMM迟滞下,对任意一阶回转曲线的预测数据,辅助线法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简称RMSE)最大减少为经典插值法的14.22%;对所有预测数据,辅助线法的RMSE减少为经典插值法的29.42%;在PZT迟滞下,对任意一阶回转曲线的预测数据,辅助线法的RMSE最大减少为经典插值法的18.18%;对所有预测数据,辅助线法的RMSE减少为经典插值法的41.07%。辅助线法对一阶回转曲线的预测精度整体高于经典插值法,且迟滞效应的非线性误差越高,预测精度较经典插值法越优异。  相似文献   
9.
以三角截面内管阻抗复合型消声器为研究对象,推导其消声量数学表达式,基于GT-POWER软件建立消声器传递损失和阻力损失计算仿真模型,分析消声器结构、材料参数与消声性能的关系,得到孔径、穿孔率、变径管倾角、吸声材料及容重对消声器传递损失及背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具有三角截面消声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