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健康导向的视角观察西方风景园林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健康导向的视角追溯西方风景园林发展历程,依据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医疗模式和风景园林发展诉求,将其分为5个阶段:膜拜自然环境的生成期、关注心灵健康的转折期、探讨美学影响的沉寂期、追寻健康城市空间的发展期以及塑造积极生活方式的成熟期。由此可见,基于健康导向风景园林发展经历了从单极生理愉悦到生理、精神、社会互动和归属感的多维度探索,从消极被动治疗到积极主动预防,从注重康复的庭院花园到关注过程的城市公共空间这几个过程。追溯历史,希望能推动我国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工业区绿地存在同质化、数量缺乏等先天劣势,居住街坊绿地难以满足居民运动健康需求。以哈尔滨三大动力老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主动健身型和休闲娱乐型两类运动类型差异,识别影响运动供给能力的居住街坊绿地空间特征,基于Kano模型聚类量化居民运动需求完成权重赋值,建立运动健康视角下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叠加绿地实际运动使用,量化识别运动供需断点和关键调配区域,确定居住街坊绿地更新优先级,并提出具体优化和增补的更新策略。将有利于主动式健康干预的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3.
侯韫婧  赵晓龙  张波 《风景园林》2017,24(2):109-116
运动匮乏的静态生活方式易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首要问题。城市公园邻里可达性较高且免费,是运动特别是晨练运动发生比较频繁的空间载体。本研究在寒地城市早春时节(4-5月)对哈尔滨4个城市公园进行调研,通过行为注记法获得晨练运动类型和空间分配情况等数据,形成GIS行为地图,应用空间句法理论量化城市公园内部活动空间组织特征,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分析,揭示晨练空间与非晨练空间在空间组织层面的分异特征,以及4类集体晨练运动类型空间组织偏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晨练空间与非晨练空间的连接值和控制值存在显著差异,太极拳类空间与集体舞类空间的连接值、控制值和集成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旨在为城市公园活动空间的合理配置提供数理支撑,提高城市公园空间使用效率,缓解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与有限的活动用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遗存着众多"一五"时期建成的工业社区和中东铁路,当前老工业社区公园更新承载着市民公共健康的新诉求。根据哈尔滨工业发展历程,对照非工业新社区公园,提取典型老工业社区公园使用人群的行为和空间特征,量化识别影响体力活动健康绩效的空间特征,阐释空间特征促进体力活动健康绩效的作用机制,提出社区公园"体绿结合"空间优化策略。旨在推动老工业社区存量改造更新,构建主动式健康干预的老工业社区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休闲运动视角拓展空间认知理论,提出寒地城市公园健身路径空间3个层次运动认知模式:时空差异感知单元、感知需求认知路径和组合符号地图。描述性总结健身路径空间存在双高峰时间和弥散式圈层结构空间差异感知单元,阐释空间使用人群与空间感知需求认知路径,抽象并实证适宜运动场地组合符号地图,旨在提高寒地城市公园健身路径空间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现行规范中的规划指标缺乏对运动健康的考量,这导致绿地规划实践无法在量上保障提供满足市民运动需求的绿地空间。鉴于此,本文提出运动健康绩效的统一核算标准——额定供给运动容量模型,包含额定供给运动容量规划指标,将运动强度、运动类型、容纳密度和空间面积等指标转化为统一衡量健康绩效标准;额定供给运动容量密度规划指标衡量了空间可产生的运动健康效益。应用额定供给运动容量模型核算单项和组合运动空间额定供给运动指标,实现了根据绿地规划反估算运动容纳人数和产生健康绩效的设计假设。搭建城市绿地规划与运动健康的桥梁,为完善城市绿地运动健康供需平衡模型奠定理论基础,从源头上平衡城市绿地资源与健康的供需关系,为以健康为导向的规划决策提供定量衡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行为与环境认知作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外显反应与内在机制,对于绿色空间人本尺度规划设计实践至关重要。以环境行为学理论为基础,从使用行为与环境认知2个层面对国内外研究方法与内容进行梳理和评述。其中,使用行为层面主要包括自我报告记录、直接观察图析、位置识别技术追踪和位置服务技术映射4类方法,描述绿色空间中的使用行为特征;环境认知层面主要包括主观描述、实验设计及移动互联网技术3类方法,深入解读绿色空间中的使用行为动机。通过研究方法的应用方式、适用尺度以及研究内容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经历了由微观尺度质性到多尺度计量分析的过程,由“主观描述”“客观解释”向“多元数据探索”的转变。旨在对“以人为本”的风景园林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慢性疾病频发,绿地作为公众运动健身重要场所在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寒地冬季漫长,严寒气候极大程度限制了居民的户外运动,特别是工业属性较强的老城区,绿地格局先天劣势,加剧了运动不公平现象。基于运动公平视角,构建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供需指标体系,评估绿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利用基尼系数与人均绿地面积区位熵探寻季节分异下的绿地格局公平性。结果表明:1)寒地城市绿地运动供需空间严重失衡,绿地格局耦合协调度较差,运动公平性差距悬殊,总体呈现西北好,东南差的分异特征;2)西北部为原发展核心,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随着城市扩张,东南部成为新发展核心,但依旧以工业为导向,绿地建设不足,导致绿地分布极端,空间分异明显;3)季节分异对运动公平产生不同结果,严寒气候增加了绿地可达的阻力,不平等性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增加;由于缺少公共绿地,东南部在冬季面临更加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基于对关键指标的优化测算,优化更新寒地城市绿地格局,为落地环境干预健康的“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户外体力活动的 首选场所,可有效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 实 现“未病先治”的健康理念。研究从体力活动 服务供需平衡的视角,以多源数据空间可视 化方法,对深圳市三区的综合公园和社区公 园布局的评估和优化。首先,基于自主研发的 移动端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获取 体力活动VGI数据,并将其空间可视化形成为 服务供给压力分级图。其次,基于高德地图 开放平台获取POI数据,并将其空间可视化形 成为服务需求压力分级图。最后,将服务供给压力分级图和服务需求压力分级图进行叠图可视化分析,获得服务盲区,依此对城市公园空间 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本研究旨在促进“绿体结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体力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走跑类运动容量的城市公园园路形态特征。首先,依据实测运动容量,将园路细化为无走跑类运动园路、低容量园路和高容量园路;其次,建立运动主体的环境感知偏好与空间形态特征关联;再次,结合数理模型,识别影响走跑类运动容量的显著空间形态特征,确定其适宜值范围,阐释其作用机理;最后,提出提升园路走跑类运动容量的规划布局与空间设计优化策略,以缓解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与有限的城市运动空间的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