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城市环境地质图系编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对图系编制模式的研究,按不同因素、不同图组对环境地质图系进行划分,进而提出了城市环境地质应用性图系编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江龙  聂德新  傅荣华 《山西建筑》2009,35(16):115-117
通过对西南某水电站变形体地质背景、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条件的分析,确定该变形体成因机制属蠕滑-拉裂,其稳定性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暴雨、地震工况下,变形体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松散颗粒堆积斜坡的稳定性一直是边坡研究的一个难题且少有涉足,此种灾害形式在我国西部山区较为常见。以散粒体斜坡的稳定性受控于何种因素作为研究出发点,以休止角为衡量标准,对散粒体斜坡失稳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类圆程度越高其堆积休止角越小;休止角随颗粒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粗颗粒的含量增大稳定性呈现先增后减的现象;颗粒级配的改良对坡体稳定性起到促进作用。对滑动面的角度研究显示:滑面角度为最大休止角减去2.5°左右,并做了适当的修正处理。成果对散粒体斜坡稳定性的研究以及此类溜砂灾害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蒋鑫  傅荣华 《建筑与环境》2007,1(6):110-112
建筑金属表皮的怀旧意象丰富了建筑的存在形式和内涵,论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了这一类建筑的共性,并从现象学、技术、艺术等方面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朱剑  傅荣华 《山西建筑》2009,35(26):76-77
以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危岩治理为实例,提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使危岩几何参数更为准确,并结合了三峡危岩稳定性分析的推荐公式应用到实例中,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评价危岩稳定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为一断块山,因其宏伟、秀丽而著称,但峨眉断块山是如何形成的,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基于1∶25 000工程地质测绘,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峨眉山地质构造形迹及构造叠加特征,认为峨眉山抬升始于古近纪晚期,喜山运动第一幕(始新世中期末)峨眉山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在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北北东向褶皱及北东向断层,并上升成为剥蚀区。上新世以来,在近东西向区域压应力场作用下,钝锥形大峨山断块沿北东向峨眉山断层及北缘的北西向边界断裂不断向东强力楔入,断块前缘早期的北北东向构造受推挤,地层走向及倾向出现明显偏转:锥顶前方龙门洞-报国寺一带地层由早期的北北东走向倾南东的中生代地层转为南北走向,地层出现倒转(西倾),而远离断块端部的地层仍然为正常产状。与此同时,锥顶北侧尖尖石背斜发生移褶,形成北西向褶皱和断层,而断块南侧峨眉山断层发生逆冲兼走滑活动。第四纪以来峨眉山间歇性强烈抬升,经历至少10次强烈抬升事件,逐渐形成现今地貌。新生代以来,峨眉山断层两盘地层水平位错累计达4km,垂直位错累计达6km。  相似文献   
7.
根据汶川地震中广元市曾家站记录的强震数据及地震诱发崩滑的野外资料,对地震波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广元市地震波能量最集中的时间段为60~80s,主要频率约为2.7Hz。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波特性几个方面,初步分析了研究区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集中在800~1 800m的低、中山区;30°~50°的坡度地段;易破碎、发育裂隙的变质岩、软硬岩互层的地层;断裂构造延伸方向、断裂构造交汇处以及山体斜坡地脉动卓越频率大于地震动主频率的地区。研究区内东河口滑坡发生在地震波能量最强烈最集中的时段,经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时空响应特征与地震波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对曲海大桥结构按提高设计荷载等级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对主桥加固设计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实施后的检测结果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天山公路边坡岩体质量评价TSMR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天山公路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冻融作用十分强烈。因此,在对天山公路沿线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必须考虑冻融作用的影响。在天山公路沿线100余个边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RMR,SMR及CSMR岩体质量评价体系为框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坡高修正系数x及结构面条件系数l 进行系统的调整,并引入冻融系数d,建立适用于天山公路的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TSMR。同时,TSMR体系还根据边坡的稳定性等级提出针对性的支护建议。应用结果表明,TSMR体系误判率远低于SMR体系,因此更适合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