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海图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中部东昆仑南坡俯冲碰撞杂岩带内,该区为青海省多金属成矿密集区,金、铜、锑等矿床(点)密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研究表明,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和构造角砾岩中,且严格受近EW向、NW向断裂及蚀变破碎带控制;沿次级断裂或裂隙侵入的花岗斑岩脉及石英脉为寻找金矿有利地质体;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硅化等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工业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2.
小灶火一带共圈定12条昆仑玉矿体。矿体主要产于华力西期斑状花岗岩与元古界金水口群中岩组的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上,呈脉状和似层状展布。矿体多位于断裂带、侵入岩的接触带及其构造面附近。矿床类型属于接触交代变质矿床。区内有利的围岩条件、构造条件以及岩浆热液条件为昆仑玉矿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形成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久波  拜红奎  马伟  姜登峰 《矿产勘查》2019,10(12):2931-2935
为查明二道沟金矿床成因,对其主要载矿矿物黄铁矿进行了标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黄铁矿热电导型为P型占主导地位的N-P混合型,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50~350℃之间,在化学成分上主要表现为铁亏型,同时发育硫亏型黄铁矿,Co、Ni含量分别为8%~11%和2%~8%,Co/Ni比值1. 13~5. 50,Au/Ag比值6. 00~25. 67。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道沟金矿床为一个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与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构造与岩浆作用复合控矿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4.
小灶火一带共圈定12条昆仑玉矿体。矿体主要产于华力西期斑状花岗岩与元古界金水口群中岩组的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上,呈脉状和似层状展布。矿体多位于断裂带、侵入岩的接触带及其构造面附近。矿床类型属于接触交代变质矿床。区内有利的围岩条件、构造条件以及岩浆热液条件为昆仑玉矿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形成受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盐湖是中国重要的卤水氯化锂(LiCl)矿床,研究开采前后该矿床的变化特征对进一步合理、可持续地利用盐湖卤水中的锂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已有钻孔数据(开采前)和实测钻孔数据(开采后)的分析,从氯化锂矿床的水化学、矿体的结构和矿区水盐均衡特征方面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开采后氯化锂矿床水化学特征变化明显,潜卤水进一步浓缩,演化普遍进入钾混盐(白钠镁矾)析出阶段,矿床氯化锂品位较开采前提升;承压卤水向相对淡化的趋势演化,在五元体系K+、Na+/Mg2+/Cl-、SO42--H2O 25 ℃介稳相图中位于软钾镁矾和白钠镁矾过渡区,矿床氯化锂品位较开采前下降。开采后潜卤水矿体的厚度和面积大幅减小,并形成不连续的南北矿层,改变了开采前原有矿体条状连续分布的特征;开采后承压卤水矿体无明显变化。开采后造成矿区水量补给小于卤水开采量,原有的水盐均衡状态发生变化,开采后水量变化(ΔQ)和盐量变化(ΔQc)分别为-2.83×108 m3/a和-3.331×107t/a,盐量正均衡,盐类矿物继续析出。研究结果对矿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