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电子束预辐照聚丙烯无纺布(PP)接枝2-乙烯基吡啶(2-VP)制备PP-g-VP接枝共聚物,然后接枝共聚物进一步与季铵化试剂溴乙烷反应,制备出一种季铵盐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结果表明,单体浓度越大接枝率越高;季铵化时间越长转化率越高。接枝和季铵化后样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随后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铼(Ⅶ)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在pH为2.2的弱酸性介质中易于进行,且在30min内迅速达到吸附平衡。该过程为放热反应,其ΔH=-12.55 kJ/mol,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渤海海域曹妃甸A构造带混积岩储层主要是以生物成因碳酸盐组分为主的混积岩,多发生白云岩化。目前对该区白云岩化的成因机理研究不够,限制了对白云岩储层沉积和成岩过程的理解。通过对岩心与薄片的精细观察及描述,结合多项地球化学测试手段,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混积岩储层中白云岩化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研究,共识别出4种主要白云岩类型:泥晶白云岩、含生屑泥晶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和含砂屑生物碎屑白云岩。进一步分析发现,白云岩中碳、氧同位素均发生负偏,呈正相关关系,且氧同位素分布分散,变化大;微观照片显示只有生物碎屑及其环边胶结物发生了白云岩化,后期发育的连晶胶结和碎屑内部充填物没有被白云岩化。Mn/Fe、Sr/Ba等元素指标指示,研究区湖平面发生多次变动,导致构造带暴露遭受淡水淋滤。综合分析认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为该区白云岩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合肥某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基坑周边既有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沉降、围护桩位移以及斜撑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受支护结构和斜撑共同作用,坑底沉降分布较为均匀。开挖过程中围护桩的总位移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其最大位移符合规范要求。在支撑第二道斜撑后,斜撑位移整体呈现逐渐增大趋势,第三道支撑自身的沉降相对较大。当开挖完第三道斜撑下的土体后,所有斜撑的总位移有所上升,其中第一道斜撑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中间较大、两边有峰值的抛物线。  相似文献   
4.
混积岩储层是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储集体,但目前对混积岩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的系统性研究仍较少。为此,分析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测井及测试等资料,认为石臼坨凸起东缘发育的混积岩是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岩,其岩相主要包括含内碎屑细砂岩、含生物碎屑中—细砂岩、含生物碎屑砾岩、砂质生物碎屑云岩、含砂质生物内碎屑泥晶云岩和含砂质生物碎屑云岩。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可知,发育在半封闭—封闭湖湾的混合生物碎屑滩储层物性最好,扇三角洲前缘的生物碎屑砂质滩和生物碎屑砾质滩储层物性次之。储层物性主要受岩相、沉积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岩相和沉积相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先决条件,由于压实作用被抑制,因此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减小,而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碾压过程中,主应力空间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设计石磙碾压试验,通过土体三维应力测试系统,对碾压过程中土体的6个应力分量实时监测,并将测试过程中的数据文件导入Matlab编程语言中进行数据处理,即可得到主应力的大小和主方向角度的变化曲线及发展规律。分析数据表明:碾子在土体三维应力测试装置的正上方时,3个正应力达到峰值,其大小关系为:σzzyyxx。3个剪应力大小呈现反对称趋势,σyz和σxy变化趋势基本相同,σzx的反对称趋势与其相反;当碾压到正上方时,γ由较小值跳跃到较小值的余角;在碾压过程中,主应力空间中的主应力的大小关系:σ123。在碾压过程中的3个主应力方向角α、β、γ的变化范围在0°~90°,其峰值大小关系为:γ>β>α。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毗邻既有隧道处进行基坑工程施工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基坑开挖会破坏原有地应力场,进而对邻近隧道产生影响,因此研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将隧道简化为作用在Pasternak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建立了基坑卸荷引起的隧道变形理论计算模型。以合肥大学城深基坑项目为工程案例,分别通过考虑小变形应变特性的Plaxis三维数值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并将两个结果分别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最大位移偏差仅为0.6 mm,说明考虑小变形应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反映土体应力和变形情况;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十分吻合,且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比模拟结果更接近实测值,说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可以更准确有效地分析基坑开挖效应对侧卧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电子束预辐照聚丙烯无纺布(PP)接枝2-乙烯基吡啶(2-VP)制备PP-g-VP接枝共聚物,然后接枝共聚物进一步与季铵化试剂溴乙烷反应,制备出一种季铵盐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结果表明,单体浓度越大接枝率越高;季铵化时间越长转化率越高。接枝和季铵化后样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随后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铼(Ⅶ)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在pH为2.2的弱酸性介质中易于进行,且在30min内迅速达到吸附平衡。该过程为放热反应,其ΔH=-12.55 kJ/mol,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小坑底隆起、支护结构过大位移以及增强稳定性,反压土和中心岛式开挖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深大基坑施工。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合肥大学城地下工程为例,研究了反压土和中心岛式开挖联合使用对支护结构、位移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压土和中心岛式开挖联合使用能大幅度减小各施工步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基坑变形,通过设置三道斜撑,在其中预留反压土开挖来降低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土体沉降,减少了开挖工序时支撑与反压土的相互干扰。采用此种方式可增强基坑整体稳定性,经济合理,施工效率较高,为深大基坑的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