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8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浩军  邹兵 《规划师》2010,26(3):37-41
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为契合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保、减、增"战略,即刚性保护战略性资源,缩减资源需求,增加资源的使用效能。这一复合型"保、减、增"战略,在平衡资源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规划引导城市转型方面,对其他大城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卫城  施源  吴浩军 《规划师》2011,27(10):87-89,96
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需要依托中国特定的城市规划“学术场域”生发出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下属的规划设计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中的规划院系和国内外独立的规划设计公司四类机构组成的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学术场域”,尚未在提炼、建构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理论方面产生实质性成果.基于此,作为“学术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簇团开发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做出较为客观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阐释了簇团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产生簇团开发理论的历史渊源——"美国梦"文化、"城市蔓延"争论、传统社区复兴思想和环境保护思想。文章的第二部分探讨了簇团开发理论的内涵及实践,内容包括了簇团开发模式、簇团开发法案和簇团开发实践。在簇团开发实践中结合伊州的草场口社区开发实例,剖析了簇团发展理论的具体指导原则、分项标准、开发时序和实际效果。最后,文章对簇团发展理论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及对我国规划工作的可能借鉴意义做出了有选择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簇团开发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做出较为客观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阐释了簇团发展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产生簇团开发理论的历史渊源--"美国梦"文化,"城市蔓延"争论、传统社区复兴思想和环境保护思想.文章的第二部分探讨了簇团开发理论的内涵及实践,内容包括了簇团开发模式、簇团开发法案和簇团开发实践.在簇团开发实践中结合伊州的草场口社区开发实例,剖析了簇团发展理论的具体指导原则、分项标准,开发时序和实际效果.最后,文章对簇团发展理论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及对我国规划工作的可能借鉴意义做出了有选择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论述了对圣地亚哥—蒂华纳双子城和香港—深圳双子城进行比较的可行性。其次,以自由贸易区模式下的圣地亚哥—蒂华纳双子城为参照物,比较分析了CPEA模式下的香港—深圳双子城与圣地亚哥—蒂华纳双子城在合作上的差异,包括边境区土地利用,城际合作方向、过境出行、口岸基建等。最后,借鉴圣地亚哥—蒂华纳双子城的先进经验,本文提出了香港—深圳双子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国外首都城市发展建设遵循的一般原则 (1)高起点、步子快,部分新兴国家的首都发展目光紧紧盯住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建设最先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2013年广电总局1号文件——《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对各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网络电视台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绍兴广播电视台在2011年就加入以深圳广电集团牵头成立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简称CUTV),并于2012年正式上线开播。网络台的建设,技术平台是基础。本文结合绍兴网络电视台的平台建设,作一简要阐述,以期对尚未建设网络台的广播电视台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网络电视台是广播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手段,网络视频直播系统是网络电视台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网络视频直播系统的组织结构,并结合实践分析了系统的使用管理和注意事项,对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2013年广电总局1号文件——《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对各级广播电视台发展网络电视台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绍兴广播电视台在2011年就加入以深圳广电集团牵头成立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简称CUTV),并于2012年正式上线开播。网络台的建设,技术平台是基础。本文结合绍兴网络电视台的平台建设,作一简要阐述,以期对尚未建设网络台的广播电视台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容积率调整程序的缺陷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浩军  李怡婉 《规划师》2010,26(9):84-87
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的出台,在国家层面正式建立了"建设单位申请—专家论证—公示或听证—城乡主管部门建议—政府批准—规划审批"的容积率调整程序。针对此程序所存在的缺陷,结合深圳市2004年~2008年的容积率申请调整案例的整理工作及地方政府在容积率调整程序设计方面的有效尝试,在程序中增加了明确容积率调整的准入条件、调整幅度、一般调整程序和简易调整程序的适用对象、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