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简述川西地区碎砾石防渗土料分布的基础上,结合若干工程实例对川西地区碎砾石防渗土料的成生条件与成层性质、勘察评价进行了初步总结,系统阐明了碎砾石防渗土料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及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2.
倾倒变形是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一种典型破坏模式,为了研究不同岩层倾角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影响,以澜沧江上游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为原型,从岩层倾角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机试验分析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变形演化特征与最终失稳模式等。结果表明:(1)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基本概括为岩层压密-坡脚压裂阶段、弯折面形成-部分失稳阶段和弯折面贯通-彻底失稳3个阶段,岩层倾角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斜坡阶段性演化过程;(2)岩层倾角越大的斜坡,斜坡形成弯折面所需时间越短,失稳破坏发生后坡体贯通性倾倒破坏深度更大,对应的变形范围越大,折断岩层的破坏程度越剧烈;(3)岩层倾角变化会导致斜坡的倾倒变形过程与最终失稳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倾角较小的55°和70°模型斜坡前部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明显弯曲倾倒变形,最终以“倾倒-弯曲-滑移”的失稳模式发生破坏;倾角最大的85°斜坡岩层发生的弯曲变形较小,最终以“倾倒-折断-崩塌”的模式发生破坏。研究结果对大型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水电站尾水洞边坡在工程开挖后有多条缓倾坡外断层被切出坡面,稳定性状况恶化。为了准确评价这些断层的稳定性状况,以相互切割断层为边界建立地质模型,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FLAC3D软件模拟边坡在工程开挖后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进而评价边坡在开挖后的稳定性情况。最终结果显示边坡在开挖后处于欠稳定状态,为工程边坡后续的支护措施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水电工程中,地质条件对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和顺利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各类建筑物地基或地下洞室围岩的岩体,岩性条件的好坏对于岩体承载与抗变形能力、支护形式与加固处理方式、工程成本投入与控制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以某水电站的浅变质粉砂质板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其矿物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力学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反映粉砂质板岩的各向异性,并究其原因,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对类似岩性条件的各类工程具有很好的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岩石破裂过程存在热红外和声发射信号变化,因此研究含裂隙岩石破裂过程热–声信号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岩性裂隙岩石破坏过程的热–声敏感强度,对花岗岩、玄武岩、红砂岩、灰岩及大理岩试样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对试样加载过程临空面温度和内部声学信号进行了监测,提出了热–声敏感性联合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热–声联合指标时序敏感性依次为:红砂岩、灰岩、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热–声联合指标峰值敏感性依次为:玄武岩、花岗岩、大理岩、灰岩、红砂岩;热红外温度信号早于声发射信号;联合指标能够避免声发射信号的滞后性和热红外的空间局限性;各岩性岩石破裂过程中热–声信号和应力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研究可为岩石突发性失稳破坏的分析和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章雷 《水电站设计》2011,27(1):82-83,86
根据两河口水电站坝址区横向河谷结构面的发育特征,结合工程探讨了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结果表明,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早期平面"X"对边坡工程的影响、早期剖面"X"对抗滑稳定的影响、早期的张裂对防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对两河口水电站坝址区结构面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力学方法对节理裂隙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表明,看似杂乱无章、随机分布的结构面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的发育分布符合一般的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
两河口水电站是已完建的世界第二高土石坝,大坝对心墙防渗土料的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防渗土料料源具有料源多、成因类型多、颗粒级配宽、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土料不均一等工程地质问题,为此,设计院对防渗土料开展了系统的勘察研究,梳理和总结了一套两河口多源复杂防渗土料勘查评价体系。两河口工程实践表明:该勘察评价体系有效地解决了防渗土料面临的问题。目前大坝心墙变形、渗漏等监测成果表明,心墙防渗效果良好,大坝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