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将废弃玻璃砂取代部分河砂制备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混凝土,研究了废弃玻璃砂取代率对地聚合物混凝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废弃玻璃砂取代率的增加,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先提高后降低,取代率为60%时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佳。增大废弃玻璃砂取代率可显著提高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性能,当取代率超过80%时,地聚合物混凝土试样分别在2%H2SO4溶液和5%NaCl溶液中浸泡60 d后的抗压强度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2.
将微硅粉取代部分高钙粉煤灰制备地聚合物混凝土(GPC),研究了不同掺量微硅粉对高钙粉煤灰基GPC力学性能及抗化学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硅粉掺量的增加,高钙粉煤灰基GP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逐渐提高;GPC试样在H_2SO_4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质量损失率及抗压强度损失率随微硅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在2%H_2SO_4溶液和5%NaCl溶液中浸泡90 d后,掺入25%微硅粉的GPC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正>十建公司以施工技术过硬、项目组织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和绿色工地筑品牌。1984年,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建设公司独家承建齐鲁石化3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壮举,不仅成为中国石油化工建设史上的首创,而且让十建公司与乙烯装置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几年,伴随着乙烯建设规模化、国产化、园区化的不断升级,“十建建造”持续为乙烯产能提升助力加油,为“中国建造”增光添彩。2021年11月3日,中国石化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采用普通混凝土为基材,分别制作了内注环氧树脂、氯丁万能胶、聚氯乙烯胶粘剂为修复剂的简支梁,进行弯曲试验,测试这三种胶粘剂的修复效果,并比较分析其修复能力和造成修复差异的原因,得出氯丁万能胶修复效果最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提高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基于改进的模拟植物生长算法的弦支穹顶结构优化方法,对穹顶结构建筑上部刚性层网壳下端设置张拉索杆体并融入预应力,以某穹顶结构建筑为例,分析该穹顶结构的多维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台振系统实现穹顶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8个振动台,12个激振器,振动台的输入是人工波,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实施工况运算,获取二维人工波地震输入下,某穹顶结构建筑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应变响应以及索轴力响应规律,得到穹顶结构建筑的多维地震响应性能。研究后发现,穹顶结构的抗震验算应以竖直方向为主,融入水平方向的干扰分析,进行多维度地震动响应运算,降低穹顶结构下端支承结构的水平推力,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增强其总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吴翠莲  柯国军 《山西建筑》2008,34(14):22-23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裂缝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内置胶囊混凝土的研究情况,提出了由ABAQUS对修复胶囊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思路,最后,总结了裂缝自愈合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地震属性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在勘探阶段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大尺度的储层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发阶段,面临较薄的储层,主要通过测井来进行解释,所以井间储层分布无法控制。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学科协同工作成为趋势,地震虽然在纵向分辨率低,但是在横向上分辨率较高,如何把地震属性技术应用在开发阶段的砂体描述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路家庄地区综合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子体分析技术、基于地层切片体的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多属性储层模型砂体雕刻技术,然后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把地震属性融入地质模型中,最后基于地震属性模型清晰的刻画了研究区内东营组各层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与实际钻井结果基本吻合,通过该方法形成的砂体分布图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控制钢结构焊接过程变形策略,通过钢板对接方法研究了焊接残余应力及焊接变形.以两块同料、同尺寸钢板对接解析焊接工艺过程,设定常态焊接工艺参数,在焊接钢板上进行焊接横向及纵向残余应力计算,并在焊接过程构建温度场,建立有限元模型,绘制其温度曲线图,探究残余应力变化趋势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接焊接钢结构焊缝附近部分残余应力较大,结构残余应力在初始加热时期会呈现较快下降趋势,后逐渐趋于平缓,钢板对接焊接变形主要原因是纵向残余应力过大,可通过平行加热处理降低纵向残余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