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篇
能源动力   44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渔船用吸附式制冰系统的模拟仿真以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船用6160A型柴油机为热源,设计了一台发动机余热驱动的用于渔船上鱼类保鲜的吸附式剖冰系统。该系统中的吸附工质采用了块状活性炭,对系统的模拟仿真以及试验结果表明,回热回质可以显著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在具有回热回质的条件下,当系统的循环时间为50min时,所得到的制冷量为1.93kW。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径7.5 mm钢丸对新型Ti-Mo-V系α+β双相钛合金板材进行高速冲击试验,使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等轴组织板材抗高速冲击损伤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丸高速冲击后,损伤部位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分区现象。冲击着板瞬间,相比于钢丸垂直高速冲击,钢丸冲击方向与板法线方向存在较小偏角时,板材更易发生高速冲击破坏失效,沿板材正面冲击损伤中轴线侧剖后可观察到非对称形态的冲击损伤。冲击损伤部位均形成绝热剪切带,主要分布在正面冲击损伤部位中心及两侧区域,其分布形式主要包括:(1)在冲击损伤中心处呈半弧状分布;(2)在冲击损伤部位两侧沿高速冲击方向约呈45°分布,绝热剪切失效是板材防护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一也  杨光  吴静怡 《化工学报》2016,67(10):4086-4094
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下航天器热循环试验箱内温度均匀度与熵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4.3×103≤Re≤8.6×105、4.62×1013≤Gr≤1.38×1014范围内,由于强浮升力的作用,壁面附近出现回流区,温度由上往下降低,中轴线附近气体加速下沉,温度由上往下升高。箱内量纲1温度标准偏差随Reynolds数增大而增大,随Grashof数变化不明显;混合对流过程中流动熵产远小于传热熵产,熵产数值随Reynolds数、Grashof数的增大而增大。提出了壁面Nusselt数、试验箱内量纲1平均温度、量纲1温度标准偏差及量纲1传热熵产随Reynolds数、Grashof数变化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以连续回热型吸附式空调 /热泵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系统循环特性的分析 ,给出了吸附床、热源、冷凝器、蒸发器等主要部件的动态方程 .并充分考虑了吸附床回热过程中方程的变化 ,同时考虑了吸附床解吸吸附过程的非平衡吸附特性 ,引入了非平衡吸附方程 .给出了系统各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为系统循环特性与动态性能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光  程鑫  王峥  王晔  张良俊  吴静怡 《化工学报》1951,73(7):2895-2901
针对多孔结构内气体表观渗透率受稀薄效应的影响而显著高于其固有渗透率的现象,从孔隙尺度流线的几何拓扑特性出发,提出了利用固有渗透率、孔隙率、弯曲度和收缩-扩张因子来表示多孔结构的有效孔隙尺寸的方法,并将该有效孔隙尺寸与经典的稀薄气体管道流动模型相结合,理论推导出一种新的多孔结构稀薄气体渗透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在孔隙几何结构和物性状态已知的条件下对气体的表观渗透率进行预测。随后,通过高精度的直接模拟Monte Carlo方法(DSMC)对提出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对Knudsen数在0.01~10范围、孔隙率在0.17~0.90范围、不同气体工质以及多种有序性孔隙形式下的气体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表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与模拟数据的平均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6.
真空集热型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提高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的集热性能。提出了采用真空集热管式吸附床的太阳能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并对选择吸收式和直接吸热式的真空集热制冷系统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模拟。这两种系统均具有较高的制冷性能,前者宜以沸石-水为制冷工质对,而后者则宜采用活性碳-甲醇工质对。分析了工作参数对这两种真空集热型制冷系统的影响,并对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晔  张婉雨  汪彬  耑锐  任枫  蔡爱峰  杨光  吴静怡 《化工学报》2022,73(3):1102-1110
金属多孔网幕具有比表面积大、物理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推进剂在轨气液分离及相变传热等领域。泡破压力是衡量其相分离性能的关键参数,可根据多孔介质的有效泡破孔径确定。然而多孔网幕的孔隙结构极其复杂,泡破孔径计算仍未有通用且高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三维孔隙结构的多孔网幕泡破压力的通用型解析模型。该模型仅依赖于多孔网幕的几何结构参数,无须实验即可有效预测多孔网幕的泡破压力。模型预测结果与本文实验及文献实验中不同网幕规格、低温及常温工质数据吻合良好,平均误差仅为8%,表明该解析模型具有普适性和准确性,可为基于多孔网幕的液体获取装置的设计与性能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数量都很大,同时还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都存放于其自身的数据平台中,有的信息甚至能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切身利益,在进行多个用户的信息系统开发中,经常会有例如信息量共享的现象出现,而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就是信息量巨大,因此,如何有效地对信息进行一定的保障,已经成为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安全环节。文章重点对信息管理系统在用户使用和系统安全策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传热传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惠  吴静怡 《新能源》1999,21(11):28-33
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吸附式制冷循环系统中吸附床传热传质研究的发展及现状。将吸附床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分为3类进行了讨论:(1)均匀温度场模型;(2)均匀压力场模型;(3)非均匀温度场和压力场模型。以具体的吸附器结构为例,详细描述了不同数学模型的前提建模方法和适用范围,指出了吸附床传热传质数值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吸附剂固化的发展与固化活性炭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附剂的固化成型被认为是增大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一个可行的方法。本文一方面综述了吸附系统中吸附剂固化的发展现状,讨论各种固化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总结了在我们实验室所涉及的活性炭固化研究工作,给出了以块状活性炭一甲醇为吸附工质对时比较合适的固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