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身最前端的部件将直接与行人下肢腿部发生接触,其设计是满足行人下肢保护要求的关键。然而针对传统要求的基于刚性腿型行人保护车辆前结构设计方法,在应对柔性腿型行人保护要求已呈现明显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保险杠结构的柔性腿型保护功能,结合试验设计技术、组合近似建模技术、多目标优化算法和可靠性分析方法,以行人腿部的伤害值最低为优化目标,对车辆前端结构参数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辆前端结构与原设计相比,行人柔性腿型保护功能得到明显提高,为车辆前端结构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关于中国参数化人体有限元模型的研究,根据中国50百分位人体的参数生成了可用于碰撞仿真的中国50百分位人体模型,通过相同车型同一工况下的碰撞仿真分析,使用损伤响应分析和损伤风险曲线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研究了Hybrid Ⅲ假人、GHBMC有限元人体模型以及中国50百分位人体模型损伤响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比中国50百分位人体模型,Hybrid Ⅲ 50百分位假人模型的颈部和胸部损伤风险更高,而GHBMC 50百分位人体模型的大腿损伤风险更低,分析结果揭示了两种乘员评价工具在评价基于保护中国人体而设计的乘员约束系统时的差异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检测基坑围护结构的渗漏隐患,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以电极管探测理论为理论基础,推导出微测井电法探测范围的理论模型。分别利用AM法与AMN法对现场隔水幕布(研究对象)进行横向裂缝探测与竖向裂缝探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M法对横向裂缝的感知能力大于竖向裂缝的感知能力,AMN法对竖向裂缝的感知能力大于横向裂缝的感知能力;分析电极管距、电极极距和裂缝尺寸对微测井电法探测敏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M装置敏感度主要与电极极距和待测裂缝宽度有关,AMN装置敏感度主要与电极管距和待测裂缝长度有关,并针对工程实际提出参数设置的一般要求,通过物理模拟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微测井电法理论在地连墙防渗检测中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实现了检测过程的等效简化。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电动汽车的行车安全性,揭示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包底部在机械滥用下的力学特征及行为特点,对电池包底部碰撞工况进行事故统计分析,设计了一种整车工况下电池包底部机械滥用的碰撞测试方案,探索电池包底部机械滥用过程中电池电压及结构等变化.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底部与障碍物作用过程为跳跃式接触,变形模式为锯齿波式;试验...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自动化生产线中出现的多种修边掉铁屑现象对现场生产的影响,分析总结了现场掉铁屑产生的各种原因.针对最易导致产生修边铁屑的模具工艺设计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一方面,在现有修边模具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便于排料的装置;另一方面,更改模具修边的方式.通过对模具修边方式的更改及优化,降低了达到修边掉铁屑的现象,使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得到保证,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在地下围护结构防渗检测方面,仍面临多项科学技术难题。通过武汉地铁8号线一期徐家棚站工程现场以及室内模拟试验,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综合病害检测中地面布设电极展开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及探地雷达法的缺陷,开展新一代微测井电阻率法检测技术。推出微测井电法针对于地下连续墙渗漏检测的3种基本装置:微测井对称四极法(AMNB)、微测井AMN法以及跨孔同步对穿法(AM)。通过室内物理模拟以及现场试验验证,建立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深基坑隔水帷幕渗漏检测技术方法,保证基坑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在侧面碰撞试验中,车辆门锁系统的运动状态因监控位置特殊,目前只能通过高速摄像观察、加速度传感器曲线以及试验后变形结果判断,无法定量分析门锁开启原因。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电阻应变片传感器在门锁开启监控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采集及安装便利性,将应变片与门锁机构运动结合,并运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了门锁锁体摆臂在水平线上的相对运动位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电阻应变片在试验过程中能有效监控门锁开启最大运动位移及相对应时刻,可为车辆门锁系统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制动紧急制动系统(AEB)作用下,集成主动预紧式安全带(Integrated Active Pre-tensioning Seatbelt,IAPS)主动预紧对事故中乘员胸部伤害产生的影响,针对某款车型进行了2次模拟AEB制动功能的滑台试验。试验中,滑台由64 km/h通过模拟AEB制动降至50 km/h后进行正面碰撞。2次试验中,一次用普通安全带,一次用IAPS。研究结果表明:碰撞前,AEB制动导致乘员发生前移及上躯干前倾,而IAPS能够使乘员保持原有姿态。但躯干前倾,安全带碰撞中预紧会对乘员肩部产生向下按压作用,IAPS作用后导致事故中安全带按压作用丧失,碰撞后期乘员胸部前扑幅度加大,胸部刚度下降。在AEB制动下,IAPS作用改变安全带肩带合力作用方向,在当前试验条件下,存在加重乘员胸部伤害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