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针对现代工业企业防雷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现代防雷体系的组成,着重分析了内部雷害的产生及防范措施,并对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及选型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周荣慧 《建筑电气》2008,27(4):43-45
阐述了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作业技术及高低压成套配电柜安装、接地及防雷装置安装、电缆桥架安装及电缆敷设、电气试验质量控制要点,同时就日常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主要电气装置,包括电机、接地装置、盘(柜)、电力变压器安装的质量通病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正十六烷体系和添加了亚油酸甲酯分子的正十六烷混合体系的凝点变化及凝固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研究表明,添加亚油酸甲酯后,正十六烷系统的凝点有所下降,且下降值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正十六烷的链头尾距。发现,随着温度的下降,链头尾距均由较为无序的分布逐渐转化以全伸展为主的较为有序的分布,这与混乱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热力学原理相一致。添加亚油酸甲酯后,由于其链中具有两个顺式双键构象和近似块状的酯基结构,使得其周围的正十六烷分子链的结构发生微变,即仍保持一定的弯曲度,从而使混合系统在低温下仍可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凝点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热连轧机组使用长行程AGC液压缸生产过程中,单个液压缸使用双侧或单侧位置传感器可能出现的检测精度误差、检测数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以及机组轧制过程中从使用双侧位置传感器改为单侧位置传感器的可能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含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一维、二维有序阵列,可以制备纳米线和纳米膜。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了由87个银原子内核化学吸附22根含苯不对称硫醚链(TTOE)形成的含银纳米粒子,在不同的间距条件下构建一维和二维阵列模型。首先考察了模型中链及苯环间相关关系受温度及阵列参数的影响情况。相关性由相关性判据界定。经分析,选用了平行次序参数大于0.6、垂直次序参数小于-0.3以及苯环质心间距小于1.0nm的一组判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至600K时,所有11个模型中链及苯环间相关性几近消失,说明较高温度下,此纳米粒子及其阵列可能不太适合作为纳米电子器件使用。在升温过程中,间距为4.8nm的一维纳米粒子阵列相关性保持较好,而二维则出现在较大间距情况下。其次,考察了模型中TTOE链平均头尾距(可视为链长,反映链伸展情况)受温度及阵列参数影响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较低温度下链的平均头尾距随纳米粒子间距减小而增加,而在较高温度下链则呈现出不同的伸展情况,转换区间在(500~600)K之间,这与链及苯环间相关性几近消失的区间相一致。产生这一现象应该是链包裹层能量效应和空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是生物柴油的重要特性之一,而这一性质与系统的凝点相关联.本文以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等7种常见生物柴油组成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模构建了7种单组份生物柴油分子的模拟液态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7种液态模型系统的凝固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PCFF力场,在一定的模拟条件下,对系统进行逐次降温分子动力学模拟.根据分子动力学轨迹,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系统的热容、碳原子自扩散系数以及分子链的头尾距.模拟计算得到的液态热容合理.利用“热容法”和“扩散系数法”对不同系统的凝点进行判断,发现凝点区间基本一致,且与实际凝点基本相吻合.而采用2种区间交集的方法得到的凝点区间则与实际凝点十分相近.以油酸甲酯为例,模拟观察到,随着温度降低,分子链总体呈伸展趋势,符合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油酸甲酯的凝点前后,链长及链的微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对研究生物柴油分子系统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8.
新建新城区大型综合性医院建设中医疗功能的前期规划阶段常常被忽视,本文以徐州市新城区医院为实例,探讨医疗管理团队参与建筑功能规划设计的全过程的体会。强调医疗功能的优先规划对建筑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医疗安全有机结合的促进作用,搭建医疗与建筑专业人员的有效沟通平台,从而提高大型医院建筑功能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