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人工配制的含藻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的除藻效能。结果表明,在膜生物反应器启动阶段,生物粉末活性炭+UF组合工艺对藻类、叶绿素a、藻毒素的去除效果高于UF工艺;生物粉末活性炭形成后,组合工艺对MC-RR、MC-LR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6.0%和85.2%,能去除全部的藻类和叶绿素a,是较为理想的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比了UF工艺与PAC-UF工艺在不同运行阶段的除污染和微生物截留效能,采用微生物和余氯等指标初步分析了超滤出水中微生物增长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PAC对超滤出水生物安全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运行阶段PAC-UF工艺出水的CODMn和UV254都远低于UF工艺,氨氮的去除率也较高,但积累了较多的亚硝酸盐氮.两种工艺在启动运行阶段和膜清洗后运行初期的消毒效果较好,长时间运行过程可造成超滤出水微生物数量增加,影响消毒效果.PAC-UF工艺出水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小于UF工艺,在相同加氯量时消毒效果更好.在运行初期,PAC-UF工艺出水的余氯高于UF工艺,运行后期会出现余氯低于UF工艺现象.微生物指标和余氯保持的情况表明,两种工艺出水的最佳加氯量均为1 mg/L.  相似文献   
3.
对MBR出水采用氯胺消毒,通过控制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的各影响因子,以使消毒效果达到最佳.试验结果表明:THMs生成量随着氯氨比值的降低而减少,氯氨比为(5:1)、(4:1)、(3:1)、(2:1)时的THMs生成量较氛消毒的分别降低了63.9%、72.5%、74.3%、75.2%.氯与氯化按先后投加比同时投加具有更好的控制THMs生成量的效果,先氯后氯化按、先氯化按后氛的THMs生成量比同时投加的分别减少了约8.8%和34.4%.氯胺投量与THMs生成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478).THMs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在接触10h后趋于稳定.pH值升高不利于THMs的生成,在pH值≧8后THMs的生成量趋于稳定.THMs的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但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直接超滤、粉末炭/超滤、混凝/超滤三种工艺的除污特性和相应的氯消毒效能。结果表明:三种超滤工艺的除浊率均能达到99%以上,但直接超滤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氨氮、氯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粉末炭/超滤和混凝/超滤工艺集合了超滤和预处理工艺的优点,除污效能得到强化。由于微生物个体生长和挤压变形,超滤膜后仍有少量菌落检出,加氯1.0 mg/L后,三种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在48 h内均优于国标要求;粉末炭/超滤、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均能降低氯消毒副产物生成势,且对HAAFP的去除效果较THMFP的好。  相似文献   
5.
超滤工艺除污染特性及膜出水氯消毒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超滤工艺的除污染特性,考察了膜后氯消毒对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控制作用以及持续消毒能力。结果表明,超滤工艺对UV254和CODMn有一定的去处效果,但对氨氮去除作用不佳,对藻毒素MCRR和MC-LR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去除率达到56%-45%;对浊度、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有很高的去除效果。但是在不消毒和少量投氯情况下,超滤膜出水在第二天都出现细菌再繁殖现象;适量投氯后三天内超滤出水均未检测到细菌再生长,能够保证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