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9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在硬件产品上运行BLAST算法的方案,认为可以使BLAST达到目前为止最快的速度。它是在由NVIDIA发布的CUDA编程环境上执行的。做了详尽的模拟试验,在一个3GHz英特尔奔腾IV处理器上运行,比较了BLAST和SSEARCH的执行。方案与最新公布的GPU执行情况和一个SIMD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测试表明,实现了在硬件产品上获得更大速度的目的,也降低了大规模比对的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频率参数和带宽参数可调的自适应二维线性正弦跟踪滤波器,可较好地实现电流基波信号跟随与谐波检测,幅值和相角之间不存在非线性耦合关系,有利于参数调整;但算法中采用的误差值包含了高次谐波信号,影响了稳态精度,且极易受到系统中随机噪声干扰的影响;这里将误差信号作为自适应反馈量,通过该值的相干平均估计来调节算法的带宽参数;新算法克服了稳态误差偏大的缺陷,同时解决了带宽调整难题;负载电流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既能保证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又能保证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3.
氧化物催化剂上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固定流化床,考察了氧化物催化剂催化裂解石脑油制乙烯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空速和水油比对裂解产物分布有直接影响。在反应温度700 ℃、空速0.75 h-1和水油质量比3∶1条件下,得到最大的乙烯收率为32.93%。  相似文献   
4.
用立体刚性的亚乙基桥二茚基二氯化锆(Et(Ind)_2ZrCl_2)和非桥联的二茚基二氯化锆((Ind)_2ZrCl_2)为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在相同共聚合条件下,乙烯与丙烯、1-丁烯、1-已烯和1-辛烯进行了比较试验,考察Et桥对乙烯/α-烯烃共聚合的作用。Et(Ind)_2ZrCl_2催化剂的活性,除乙烯/1-已烯共聚合外,比(Ind)_2ZrCl_2催化剂的高。用有桥联的催化剂得到的各共聚物中共聚单体含量都比无桥联的催化剂合成的共聚物高,但前者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熔点都低于后者。在用Et桥的催化剂得到的共聚物中,α-烯烃的含量下降次序为丙烯>1-丁烯>1-辛烯>1-已烯。  相似文献   
5.
文中利用正弦波半周期对称性特点提出了一种识别电子式互感器数据失效的识别方法,利用正弦周期函数前后半个周期积分绝对值相差数值的绝对值与前后半个周期中积分最大值的比值来衡量波形的对称度,对不对称度进行模糊区间划分,根据模糊区间进行相应的延时判别进而识别数据异常,动作实例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可靠识别电子式互感器数据异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了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agnetic controlled reactance,MCR)在电网公司区域电网的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并对其在应用过程中所呈现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梳理MCR在浙江省的实际工程应用情况,介绍了MCR在地区电网应用的典型供区环境、配置模式、技术原理及实际运行控制方式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电压—无功补偿控制效果和设备运维检修等方面对MCR在区域电网中应用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对今后应开展的技术工作进行了展望,为MCR等先进FACTS(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柔性交流输变电设备在地区电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围绕浙江电网实际应用的自励式MCR开展了基于MATLAB的仿真建模技术研究。对自励式MCR绕组回路交流工作过程和直流励磁过程进行深入解析,数学推导建立了自励式MCR的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双饱和变压器的MCR仿真模型,并详细分析了仿真模型的参数设置。为进一步分析自励式MCR各支路的响应特性,在双饱和变压器仿真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绕组变压器的MCR仿真模型。最后,仿真结果证明了2种仿真建模方法的一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指导MCR设备的实际工程运行,也为后续开展多目标综合无功优化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The sensor array calibration methods tailored to 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 (URA) in the presence of mutual coupling and sensor gain-and-phase errors were addressed. First, the mutual coupling model of the URA was studied, and then a set of steering vectors corresponding to distinct locations were numerically computed with the help of several time-disjoint auxiliary sources with known directions. Then, the optimization modeling with respect to the array error matrix (defined by the product of mutual coupling matrix and sensor gain-and-phase errors matrix) was constructed. Two preferable algorithms (called algorithm I and algorithm II) were developed to minimize the cost function. In algorithm I, the array error matrix was regarded as a whole parameter to be estimated, and the exact solution was available. Compared to some existing algorithms with the similar computation framework, algorithm I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potentially 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URA's error matrix, thus, the calibration precision was obviously enhanced. In algorithm II, the array error matrix was decomposed into two matrix parameters to be optimized. Compared to algorithm I, it can further decrease the number of unknowns and, thereby, yield better estimation accuracy. However, algorithm II was incapable of producing the closed-form solution and the iteration operation was unavoidable.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novel algorithms compared to some existing calibration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软土地区的公路的修建,来保证我国基础经济建设的稳定运行,实现交通运输环境的整体环节的正常开展。本文就软土路基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实现其路基沉陷问题、路基不稳等问题的解决,从而满足现代的公路建设的需要,实现公路路面的保护。通过对工程实际情况的分析,来进行公路施工软土路基性质特点的分析,从而确保软土路基的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这是现阶段的公路软土路基处理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结构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它克服了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易开裂、自重大、高强钢材发挥不充分等缺陷,因此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及抗裂要求严格的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实例工程,介绍了预应力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并从预应力施工的角度探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