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板气升环流式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特性的图像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泡特性是影响气升式反应器混合、传质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在MATLAB环境下编程,对采集到的气泡图像经过图像二值化、孔洞填充、气泡分割等处理,考察了不同表观气速下平板气升环流式光生物反应器内的气泡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图像法与体积膨胀法测得的气含率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图像处理技术测量气含率的可行性。此外,图像法还可以获得反应器内气泡的详细特征(如气泡形状、大小、分布及气液相界面积等)。通过对图像中所有气泡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反应器中气泡的平均直径随表观气速和高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确定与应用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建筑领域有关碳排放计算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首先对国内外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方法的确定与应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建筑物碳排放计算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低碳建筑以及建筑领域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工作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而后,介绍了建筑物碳排放计算在评估不同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所造成的影响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直观、准确地体现出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应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建筑能源系统和设备能效提升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以此为基础可以确定单体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全文强制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背景、原则及编制思路出发,系统介绍了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框架,重点对其节能目标的确定基准、节能率与分解情况、平均能耗及碳排放水平进行了解读和分析;针对围护结构及设备系统主要节能性能指标,分析了较现行标准的提升情况,以及与国外先进节能标准...  相似文献   
4.
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O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t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O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零能耗建筑对气密性有较高要求,良好的气密性可以降低无组织渗风导致的冷、热负荷,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外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气密性要求尚不明确。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建筑气密性(50 Pa)与常压下空气渗透换气次数的转换方法,计算了得到不同气密性等级对应的年平均空气渗透换气次数(常压)。并在TRNSYS能耗模拟平台建立了典型建筑模型,模拟计算了气密性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空调通风能耗的影响。最后以营造更加节能和热湿舒适的室内环境为目标,建议自然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3. 0 h-1,机械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1. 0 h-1。  相似文献   
6.
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是不拘泥于单项指标约束,对建筑整体节能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已在多个国家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得到应用。本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在标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性能化评价方法在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零能耗建筑中,可再生能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光伏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研究了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光伏应用潜力。对不同气候条件、建筑高度、光伏倾角、朝向、光电转换效率等因素下的发电情况进行分析。通过TRNSYS与RETScreen模拟软件相结合计算不同地区建筑能耗与光伏发电量,并对建筑与光伏之间的匹配特性进行研究。就我国夏热冬暖地区而言,建筑朝向对零能耗建筑影响较小。青藏高原光伏贡献率可超过200%。而东南地区太阳能资源不丰富,最佳发电量为约为170 k W·h/(m2·a),同时空调能耗较高,仅通过采用光伏系统难以实现零能耗,需配合其他技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实现零能耗愈发困难。仅考虑光伏系统的情况下,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高层建筑才可能实现零能耗。本研究对居住建筑光伏系统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应用潜力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孙德宇  徐伟 《建筑科学》2011,27(12):109-113
本文从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原理与特点、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基础理论、负荷计算软件的开发与改进、间歇空调系统冷负荷的计算和不同软件之间的比对与分析5个方面回顾了空调冷负荷计算理论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方向,针对城市更新对既有建筑物绿色拆除的需求,为进一步降低拆除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以深圳市碧海花园项目拆除改造为例,开展对中心城区绿色拆除的探究,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分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拆除工作的资源浪费,减轻对环境的负荷和破坏,同时总结了目前绿色拆除研究中关于智慧技术的应用情况,为城市更新的绿色拆除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光合成工厂为思想基础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是从机理上描述微藻光生化反应的一个重要模型,其模型的拟合程度关系到微藻浓度的准确预测。本文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组,对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另外,将管式反应器局部光强与光生长动力学相关联,建立了新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模型的判定系数明显增大,与局部光强相关且合理分组得到的数学模型与实验吻合程度最高,明显提高了微藻浓度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