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气味和嗅觉越来越被风景园林领域所重视,世界各地的优秀香景营造案例的研究价值也正在逐步凸显。为了借鉴经典园林中的香景营造策略,选取较具代表性的西班牙摩尔人时期伊斯兰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从香景特征和香景营造手法等方面,总结出其园林中的香景特征:①植物选择在宗教、风俗或医学因素影响下,受植物香气、功能等因素影响,并且形成一定的配置模式;②园林中的香景除了植物之外,香薰香料也是香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麝香、松香等。并总结出伊斯兰园林中的香景营造手法有:①植物布置,包括植物行列式种植布局、植物绿篱的修剪以及植物与其他园林造景要素的协同等,有助于园内香味景观的形成;②利用Ansys Fluent、SKetch up等软件对格内拉利弗花园的水渠中庭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十字形狭窄水池的递引过度作用,考虑植物布局营造对于园内环境的影响,水池产生的小气候也对香景营造有一定的助益作用;③园中下沉式的种植池符合人们“坐观”的需求,能够使人更加近距离地感受植物的芳香。研究旨在为现今的园林香景营造或都市嗅觉景观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过快推进城镇化是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对缓解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通过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杭州市研究区地表温度,从公园景观构成角度量化研究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公园冷岛强度的方向性,得出如下结论。1)公园冷岛效应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公园内部地表温度随着公园面积、水体面积和绿地面积的增大而降低;水体面积20hm2以上、绿地面积30hm2以上时,公园降温明显;拥有水体和林地的公园比仅有林地的公园降温幅度高约3℃。2)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使公园水体占比达到30%以上、绿地占比20%~40%,当不透水面占比低于30%时,降温效果相对较佳。3)公园内增加水体、绿地斑块形状复杂度和不透水面分离度可有效降低公园内部温度。4)公园冷岛强度方向受水体面积和水体长轴方向影响较大。所得结论对城市公园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相似城市缓解热岛效应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厚义  季睿  奚煜  王堃 《柴油机》2024,46(2):55-60
针对斯特林发动机系统控制台设计一种完全国产化的总线通信控制器。基于项目要求和“龙芯一号”芯片的功能,设计以“龙芯一号”为核心的最小系统板和功能板。重点阐述国产化芯片和模块的选型、各硬件功能电路的设计原理、控制器的软件框架以及CAN通信的实现过程等。该控制器实现了在1 Mibit/s 速率下的CAN通信,数据稳定且通信冗余可靠,可有效实现对多路信号的控制和读取。  相似文献   
4.
季睿  林守伟  李胜  吴会 《中国园林》2022,38(5):139-144
西湖风景区水乐洞作为南宋临安众多山洞之首,从古至今因声景而闻名。基于文献古籍阅读,梳理出水乐洞历史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探究其在不同身份(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私家园林)的背景下,以“洗心”“洗耳”闻名的水乐洞如何从名地发展到名胜之地;研究佛教思想、文人骚客、诗词歌赋及西湖历史发展与水乐声景变迁的多重关系,为水乐洞现状声景保护和修复、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宣传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保护和修复、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沿海城市正面临着巨大的风暴潮灾害的冲击,而传统规划设计在其功能和安全性的优化上缺乏弹性和可持续性。韧性理念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引起了人居环境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荷兰、美国、英国、加拿大、巴西、泰国等国应对风暴潮灾害的丰富经验和多元实践,提取其特点和优势,尝试总结应对风暴潮灾害背景下的韧性模式,包括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硬性基础设施、软性基础设施、混合式基础设施)、韧性社会管理建设(风险平衡系统、灾害补偿机制)以及韧性产业建设(韧性生态农业、韧性工业、韧性旅游业),旨在探讨积极规划设计应对风暴潮灾害的方法,为我国在国土空间安全格局的背景下应对风暴潮灾害的沿海韧性城市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开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