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衡量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标志主要有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其中.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在国内和国际已有一定标准并定期进行评选,绿色生态城市目前虽无一定的标准和评选活动.但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追求的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闸安全鉴定中结构安全评价的核心问题,板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设计了实验模型并开展了相关实验.采用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非线性、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关系、结构状态非线性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针对混凝土、钢筋本构关系和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滑移关系,根据试验进行取值,并针对求解控制中的关键参数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试算,得到了实用的参数取值.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12.0平台,开展了仿真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从裂缝分布、极限承载力、挠度3方面进行了对比,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鹤岗市五号水库输水洞出口一级消力地前二级消能工采用筛网消能型式,经过10多年的运用,消能效果很好。五号水库输水洞出口原设计一级消力池前接灌区渠首,后因设计取消,改为经一级消力池消能后直接向河道给水。由于一级消力池佛汝德数低(Fr=2.5),消能效果差,消能系数仅为23%,加上消力池坎顶与河道底高差达3.85米,河床受跌水冲击,冲坑逐渐增大并向上发展,使一级消力池基础被部分淘刷,有五分之一处于悬空状态。为了彻底解决输水洞出口消能问题,技术人员曾设计了几套方案,包括二级坎式消能等。考虑工程在…  相似文献   
4.
从质量监督、运行管理、运行条件变化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对水闸工程安全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了水闸工程中土石结构、混凝土结构、闸门、启闭机、电气设备及观测设施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工程安全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正>一、供水工程现状分析七台河市供水水源工程主要是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供水工程两大类。七台河市地表水供水工程有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全市蓄水水源工程共有41处。其中,大型水库1座,即桃山水库,中型水库3座,即吉兴河水库、互助水库和汪清水  相似文献   
7.
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观、发展观、矛盾观,从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战略定位、规划、市场需求和产业化等角度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审视辨析了黄河泥沙资源利用进程中战略定位的高与低、泥沙利用的准与禁、产业化的利润与风险、利益分享的远与近等对立矛盾;在"拦、排、调、放、挖"治黄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拦、排、调、放、挖、用"的黄河泥沙综合处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引黄涵闸引水涵洞地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闸引水涵洞受力分析多用刚架模型,其地基竖向应力σy分布规律对地基反力形式具有直接影响。对黄河河南段31座引水闸从结构形式(包括涵洞纵剖面和横断面特征、混凝土强度、线刚度等)、涵洞上部填土高度、基础土质等方面开展调研,并主要依据设计竣工图进行了引水涵洞特征归纳分析,总结了涵洞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利用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典型涵洞地基竖向应力σy分布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地基竖向应力分布使用六次多项式可以反映其规律。给出了采用弹性地基边界进行涵洞受力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河泥沙人工防汛石材生产中成型工艺不成熟、设备成本较高等问题,研究了黄河泥沙人工防汛石材的成型工艺参数,研发出利用黄河泥沙制造人工防汛石材的成套设备,降低了黄河泥沙人工防汛石材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工厂化规模生产和自动化生产控制,达到了黄河泥沙资源工业化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水闸结构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力  宋万增  常向前  耿晔 《人民黄河》2007,29(10):77-78,85
通过对黄河下游特定环境条件下水闸结构受损情况的研究,认为影响水闸结构使用性能的主要损伤包括裂缝、碳化、钢筋轻微锈蚀和蜂窝4种类型的非结构性损伤,据此建立了结构使用性能评价方法,推导了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并用工程实例说明了其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