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8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常州天宁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南隅,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素有“东南第一丛林”、“过江第一丛林”之称。究其寺史,始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为禅宗牛头禅创始人法融禅师(公元594~657年),“筑室十余楹”为创寺之始。唐天复年间(公元902~904年)由维亢禅师正式建寺,名“广福寺”;唐末改名“齐云寺”。至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令全国各州郡都建崇宁寺,因而又改名“万寿崇宁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皇帝下诏改名“天宁寺”。此后又数易寺名。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年),复改寺名为“天宁寺”,沿…  相似文献   
2.
浅识宋材份制与清斗口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宋材份制与清斗口制的比较,分析这两种古典模数制的异同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3.
上海曹杨新村所遇到的问题在全国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拥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又决定了其特殊性,基于曹杨一村社会调查,提出适应性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剑川地区为代表的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是云南较为成熟的匠作体系之一。由于历史、地域及人口分布等原因,使白族成为了滇西北剑川匠系中匠群的构成主体。论文全面解析了滇西北剑川匠系的历史成因、传统师承,列举了历代著名匠师及其建筑作品,同时厘清了当代滇西北剑川匠系的传承发展模式。这一传承上千年的古老匠作体系是汉族及白族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其营造技艺作为活体技术仍在城市及乡村的建筑营造活动中使用传播,至今维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建筑匠作体系中难能可贵的鲜活案例,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岛求生等维度,剖析江南滨海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团灶聚落、圩田聚落、墩汛聚落、宅沟聚落等4类典型传统聚落的形成机理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剑川石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脉。其十六窟、一百三十九躯摩崖造像分布于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三个区域,又称为石钟山石窟(图1)。石宝山因其”石相可宝”而得名,光洁红润的岩体表面风化形成纵横龟裂纹,呈现出瑰丽的丹霞地貌。山体表层为质地疏松的红砂质岩,易于雕刻,为石窟的开凿提供了优质石料。而石宝山古木参天、兰谷幽深的灵秀佳境,亦是石窟寺选址的理想场所。 一、剑川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 剑川石窟开凿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南诏国(649—902年)与大理国(937~1253年),几乎是平行  相似文献   
7.
<正>一、姚安德丰寺概论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毗邻四川,古为滇国地,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弄栋县,曾是中国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书称"西夷道"或"云南路",又称"灵  相似文献   
8.
上海松江区泗泾镇历史文化悠久,古镇核心地段下塘村保存完好的江南水乡传统风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论文探讨泗泾福田净寺历史地段复兴策略,通过修补历史文脉,重构泗泾古镇庙市公共空间,复兴庙会民俗文化,激活村镇居民活力与凝聚力,提高其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泗泾传统民俗文化与地域场所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