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乌多·维拉赫(Udo Weilacher)教授一直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各个相关方面很感兴趣,并发表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出版物。在彼得·拉茨(Peter Latz)的指导下,他在早期研究阶段就对工业景观的改造设计有深刻的见解。现今,他在推广当代风景园林中的结构主义设计思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他加强了对工业景观改造和景观设计的适当方法的研究。他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不再仅仅是创建美丽的花园,而是设计用来生活的复杂空间系统,即景观。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相似文献   
3.
步行既可以作为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也可以作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实践。步行在景观中留下运动的痕迹,从而形成路径,由此可以激发景观改造的创造性过程,甚至直接改造景观。通过德国慕尼黑“道路成景”研究型项目阐明了步行的功能,并强调了这些功能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步行可以作为道路系统设计的专业创新实践;2)步行是多方共同参与路径设计的创新行动;3)步行可以运用于路径设计的实践中;4)步行可用于破译(decipher)新与旧的行走痕迹。  相似文献   
4.
魏方  张莹  辛昊儒  常湘琦 《室内设计》2023,38(1):124-132
景观感知已成为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等学科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而众包技术的产 生与应用降低了景观感知的研究困难程度,以大 样本量的用户产生内容为景观感知研究提供了 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简要阐述了景观感知的 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以“显性—隐性”数据的 适用为切入点论述了众包技术在景观感知研究 中的数据类型及技术类型,通过对不同研究主 题与不同研究尺度下多个案例的对比分析,阐述 了众包技术在景观感知与偏好研究中的具体抓 取与应用方式。文末总结并提出了众包技术在 景观感知研究应用中存在数据力度、数据精确 度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不足,对数据获取和技 术平台搭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魏方  常湘琦  黄子舰  曹旭卿 《住区》2021,(3):124-134
当代社会的时空压缩特征及由此产生的人居环境问题,使景观设计与空间营造逐渐关注对差异要素的显现,从而形成时空感知的碎片化和分裂状态.也因此,当代景观设计价值观与策略建构开始关注如何尊重多元与异质实现共享共存,使多维度场地原貌形成多元特质,呈现日常生活性与构建情感场域,以不确定性塑造流动地表,以此关注人与景观空间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6.
常湘琦  朱育帆 《风景园林》2019,26(S2):35-40
就目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设计studio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开设背景、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团队等基本概况进行了介绍,并从教学模式、教师团队、研究主题等方面详述了从2005年设置课程至今的3个发展脉络,分别是2005年的起步阶段,2006—2010年的探索阶段以及2011年至今的国际交流阶段。风景园林设计studio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至今具有四大特色,即选题的前沿性与复杂性、课程组织的国际化、打通业界边界与学制壁垒、关注设计逻辑与课程内外的完整性。最后,从新的环境新挑战、巩固中国本土性、风景园林师面对的新的世界议题几个层面展望了风景园林设计教育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工业旧址采取高强度再开发的模式已成为趋势,工业建筑及户外场所面临存亡的巨大挑战,如何认识和尊重工业遗存成为此类后工业改造项目面临的新课题。随着首钢的搬迁与转型,作为首钢发展的起点与北部对外门户的西十筒仓区域,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总部落户之选。面对建筑的先行与价值的不认同所带来的工业体系破碎化,景观设计重拾了工业系统的价值,在阅读并尊重原有工业空间逻辑的基础上,对原有地形结构进行创造性复写,并将重译的工业碎片谨慎地嵌入景观体系中。"碎片复写"设计方式的提出为高强度开发背景下的工业旧址再利用乃至城市空间更新如何兼顾科学与艺术、法则与自由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8.
常湘琦 《园林》2023,(5):40-47
在不确定性加剧及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多数停留于传统结果导向与二维平面构成的风景园林设计教育亟需反思与改革。论文阐述当今风景园林设计及其教育教学的转型与面临问题,提出构建全过程与开放式设计课程及教育体系。围绕课题选择、参与人员及组织形式三方面为切入点,介绍了全过程与开放式课程教学的开展路径。在课题选择方面,“附近性”的研究场地尤其是校园具有较大的教学和研究的优势和意义;在参与人员方面,“多元流动”的参与人员与涉及人员将有利于设计思维的激发与多元能力的培养;在组织形式方面,全学程大纲调整、全过程教学记录与课堂内外拓扑链接,将有助于解决设计教育的冗余问题。最后提出,风景园林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技”向“能”发展,而教育从业者需要将持续改革和汲取新知作为日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