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模式表达,利用风格可以鉴别不同人、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建筑风格被界定为区分不同建成作品的一种良好途径.本文重点讨论建筑师建筑创作风格形成的促动因素及其多元表达,以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对建筑师及其建筑创作理念进行更为客观和理性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以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现象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认知和解读。在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的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布局,场地的编织来适应和控制这片新的场地;以简明清晰的几何逻辑定位建筑在场地中的角色关系,并成就建筑的个性化呈现;利用自然光影强化建筑的空间秩序,实现使用者对建筑本身的诗意空间体验。探讨在当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筑师如何坚守自己的建筑创作理念,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作品中保持一贯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4.
对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变流器在储能系统(Power control system,PCS)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带功率前馈的储能系统并网电流内环、电池电流外环的双环控制策略。对于三电平中点箝位(Neutral point clamped,NPC)变流器的中点电位平衡问题,提出了带限幅比例因子的中性点电压平衡控制算法,实现了中点电压的高精度平衡调节,减小了中点不平衡对电流THD的影响。通过对50kVA储能系统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证实了所提并网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向炜 《建筑学报》2007,(12):58-60
以五位中国现代建筑师为例,对他们在建筑理论体系建构方面所做着的有意探索进行归纳和整合,并且探讨了建筑理论体系建构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宏观视野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建筑创作的独特背景对探索建筑的现代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以微观的视角具体分析20世纪50~80年代一些具有现代性的建筑现象和作品。  相似文献   
7.
1983年4月25日邹德侬和窦以德两位先生对建筑界前辈建筑师陈植先生进行访谈。文章将该访谈录音转化为适当精练的文字,并对其中重点提及的论题进行梳理和解析。访谈涉及内容主要包括:具有突破性成就的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建筑创作中的传统与创新;民族形式与地方特色;个人创作、集体创作和长官意志等。陈植先生对解放前后直至1980年代初的经典、权威建筑作品直言不讳、中肯评析,对中国建筑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有着深入的思考和鲜明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张向炜  戴路 《新建筑》2010,(6):104-108
建筑创作实践繁荣,建筑理论研究冷寂,在当今的建筑设计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建筑理论和设计思想对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的影响和积极作用是长远而潜移默化的。选取了15位国内建筑理论工作者,总结和提炼他们的理论成果。他们或是第一线的建筑师,或是高等院校的教师,都在建筑理论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更多的人物和成果有待研究,这里只是举出个别人物及其理论活动,以管窥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必修课程,隶属专业模块教学环节,具有跨学年系列课程的特点。传统的传授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文章提出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交互"研究性教学模式,即构设以训练主题为中心的多向多回合的过程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多环节的角色模拟,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充实城市规划教学的内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林娜  张向炜 《建筑创作》2022,(3):199-207
本文基于对范式概念的内在前提和基本内涵的考察,指出当代建筑创新范式是既具有鲜明的创新识别性,又能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交流并被认同的建筑实践的创新符号概括、价值体系结构模型和建造规则。通过对近十年来创新范式转型的五个想象的梳理,旨在促进最具有强烈的自我文化识别性的建筑创新范式建构,也为下一个十年建筑创新范式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