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人体运动信息捕捉方法大多应用Adaboost算法模拟人体时空域运动,但传统方法存在空间域运算不足问题,导致仿真时延较长.提出基于虚拟现实的人体时空域运动信息捕捉仿真方法.方法考虑到信息捕捉时传感器产生的误差,归一化处理传感器数据.同时建立虚拟人体结构模型作为动作仿真的主坐标点,获取具有时空域意义的人体动作特征,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微波通信工程中,判别路径的通断是一项重要的勘察设计工作,常用的方法是利用1:5万的地形图,绘出两站的断面判断出路径是否满足要求。在障碍物阻挡明显时,该方法行之有效;但是,如果障碍物处于临界状态时,图上作业则无法精确判断出路径的通断,需要进行实地电测。  相似文献   
3.
张德富  吴巧泉 《软件学报》1995,6(6):379-384
本提出一种基于任务图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欲解的问题,产生数据流程图,并以此设计出表示并行算法的任务图,然后根据任务图选择合适的系统拓扑结构,最后完成后行程序的设计。该方法思路清晰,富有条理,产生的并行程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组计算FFT的分布式算法,它具有高效率、对系统要求简单的职能。本文还以用于农机测试数据处理的CAMAC系统为例说明这些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修正的金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模糊逻辑模型在金融预测领域中的应用。由于该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在对金融时间序列趋势的连续预测应用中,趋势准确率偏低,连续预测值波动小(体现不出未来的市场走向),对此,提出了模糊修正的方法。文章运用模糊修正模型对上证综合指数和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做试验,并与B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模糊修正模型进行金融预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分布式并行计算机系统,对一类多层二维二相流油藏数值模拟问题给出了3种任务划分策略-"卷帘"方式、区域分解方式和"卷帘"与区域分解结合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减少求解时间、利于负载均衡和提高并行性能的任务划分方法,并实际应用于有多达72万个网格节点的大规模油藏模拟问题.实算结果表明,该策略划分产生的并行求解任务均衡,有利于加速比的提高.该方法也适用于区域或数据并行的任务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降解罗丹明B研究中,制备条件对降解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聚合前溶液pH、N-TiO_2粉末煅烧温度、紫外光照射下聚合时间、RhB/N-TiO_2的质量比等四种因素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以罗丹明B降解率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分析及优化,得到聚合前溶液pH为2. 02、N-TiO_2粉末煅烧温度为422. 57℃、紫外光照射下聚合时间31. 06 min、RhB/N-TiO_2质量比为1. 89为最佳制备条件,验证实际降解率为93. 20%。  相似文献   
8.
网格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monitoring system is very critical for complex and large high-performance distributed system such as a Grid. With the help of a monitoring system the users and developers of a Grid can perform tasks such as fault-detec-tion and diagnosis,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tuning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a good monitoring system can give useful data to the scheduling module of the Grid.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key techniques of a grid monitoring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grid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9.
环形互连并行系统上的任务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is about distributed processing of a divisible task in a ring of communicating processors,all works are based on ring topology.Out distribution scheme aims to guarantee minimal finish time of the whole task,which is divided into parts (subtasks)and scheduled to the individual processors.In our model the communication startup time and delay time are both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we also discuss the cases of returning results or not as well as sending data in prallel or not,and returning results through the ring are our focus for discussion.The volume of subtask assigned to each processor is gotten after creating and solving the linear equations.At last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0.
求解圆形packing问题的拟人退火算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德富  李新 《自动化学报》2005,31(4):590-595
Circles packing problem is an NP-hard problem and is difficult to solve. In this paper, a hybrid search strategy for circles packing problem is discussed. A way of generating new configuration is presented by simulating the moving of elastic objects, which can avoid the blindness of simulated annealing search and make iteration process converge fast. Inspired by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people, an effective personified strategy to jump out of local minima is given. Based on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idea and personification strategy, an effective personified annealing algorithm for circles packing problem is develop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benchmark problem instanc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utperforms the best algorithm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