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步行作为轨道交通最主要的接驳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深圳和香港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对影响站域步行易达的因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步行环境”等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斜向放射状步行路径、建筑物底层架空、复合二层步行连廊能够有效的减少步行距离、步行等待时间等要素,提高步行易达性;受步行网络和站点形态的影响,实际步行集散区与理论步行集散区存在较大差异;多出入口的设置可以有效拓展站域服务面积,提高市民乘坐意愿。结果表明,港铁站点在步行易达性方面存在不小优势,站点步行集散区普遍较大;深圳的开放住区站点兼有城中村站点和封闭住区站点的优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住区模式。在当今城市面临大规模更新背景下,探寻轨道站生活街区步行网络系统构建途径,提升步行出行衔接时效分布,活化站点社区的城市界面,对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分担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外发展理念表明,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开发模式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香港虽然面积狭小,但城市规划却卓有成效,特别是在城市开发与交通建设方面.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香港一直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成功塑造了高密度发展模式下公交城市的典范.文章通过对港铁红磡站的研究,从完善步行网络和公交换乘、实现站城一体的紧凑开发及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形态方面,学习香港的轨道站建设经验,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内地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紧凑、高密度发展可能带来的交通拥堵、开放空间缺乏等问题,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公有化的部分,其作用日益凸显。当下街道更多的是以机动车为标准建成的,而对"人性尺度"关注甚少,致使街道活力不断丧失。文章分析了深圳市街道当前存在缺乏独立的自行车道、街道步行安全性较差和街坊尺寸过大等问题。并指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街道进行改造:(1)加设"机非共板"的连续非机动车道;(2)创造安全、易达的步行环境;(3)减小道路宽度,增加路网密度。  相似文献   
4.
斜向路径因其便捷、不绕路的特性而对步行出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斜向路径在西方城镇路网形态中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及斜向路径在现代步行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建筑单元底层架空、公园和广场等公共空间及立体步行连廊系统可以设计形成斜向步行路径,方便行人穿越,实现步行的便捷、不绕路,减少步行距离、时间及推广街区制.斜向步行路径与轨道站点的结合可完善其附近步行网络、扩大其实际服务范围,解决当下城市蔓延导致的轨道站点密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