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自然发酵周期的岭南桑葚果酒的细菌分布特征。方法:采集广州永和镇创鲜果桑采摘园的6个月短时发酵桑葚新酒(STF)和18个月长时发酵桑葚陈酒(LTF),提取其发酵全液总的生物DNA,进行16S rRNA细菌保守区域扩增、纯化和测序。下机后通过专业的生物学分析软件对测序数据进一步加工,包括物种注释、聚类分析、潜在生物功能预测分析、多样性分析等。结果:高通量测序获得新酒和陈酒的平均细菌Tag 数目分别为126 126个和127 401个,平均OTUs 数目分别为746个和789个,经物种注释,主要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酸杆菌门、浮霉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门10个菌门,以拟杆菌门分枝杆菌属、变形菌门雷拉内拉菌属、变形菌门弯曲菌属、厚壁菌门链球菌属、变形菌门不动杆菌属、变形菌门慢生根瘤菌、变形菌门拉尔斯顿尼亚菌属、变形菌门帕拉伯克霍尔德菌属、拟杆菌门拟杆菌属和放线菌门的分枝杆菌属为主,其中新酒中的拟杆菌门分枝杆菌属显著高于陈酒(P<0.05),变形菌门不动杆菌属显著低于陈酒(P<0.05)。结论: 不同发酵周期的桑葚果酒细菌具有不同丰富度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差异化的菌群组成结构,功能预测分析显示LTF样本菌群中与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发育、信号分子及相互作用等相关基因功能序列增加,提示桑葚果酒发酵时间过长,增加了产品的食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体外筛选及其降胆固醇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开菲尔粒和陈年泡菜水中分离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杆菌,探讨其降解小鼠血清胆固醇的机理。方法:以耐酸性、胆盐耐受性、疏水性、胆盐水解酶活性以及降胆固醇特性筛选出1株性状优良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DMDL?9010)。将50?只8?周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9010高组、9010低组,分别饲喂28?d和70?d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含量,70 d取肝组织细胞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ase,HMGC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 DMDL 9010,胆固醇去除率为37.58%,胆盐耐受性为35.48%,疏水性高达40%,具有较好的耐酸性。饲喂第28天,成功建出高脂模型大鼠,饲喂第70天,9010高组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23.03%)和LDL-C(28.00%),9010低组和阳性组无明显差异。阳性组和9010高组分别下调肝脏中HMG-CoA基因mRNA的表达(79.92%和62.86%)(P<0.05)。结论:实验获得了1?株在体内外均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DMDL?9010,可进一步开发为功能性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3.
以全谷物膨化粉和低脂乳粉为原料,选用1.5%山药和1.5%薏米作为固定添加全谷物,分别加入1.5%的不同谷物,利用可分 泌胞外普鲁兰酶的解淀粉乳杆菌L6(Lactobacillus amylolyticus L6)作为发酵剂制备全谷物酸奶。 研究了添加全谷物后对酸奶理化性 质、流变学性质、抗氧化特性和抗消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低脂酸奶为对照组,全谷物酸奶的pH显著下降,在4.16~4.32之间; 酸度显著上升,在114.00~133.72 °T之间;质构变得柔软和黏稠;全谷物酸奶样品抗氧化能力得到改善,其中添加山药薏米红豆的低 脂酸奶(LMY+YBR)清除DPPH自由基离子、羟自由基离子的能力为198.7 mmol/L和66.2%,显著高于低脂酸奶(P<0.05);全谷物酸 奶在模拟体外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值显著低于理论葡萄糖值(P<0.05),具有抗消化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建设者的使命。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老校区用地范围有限无法向外扩张的情况下,大学校园愈发显得拥挤不堪,学校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校园户外空间的质量以及利用效率,同样关注大学校园如何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户外休憩场所,如何通过户外空间来传承发扬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文章通过对于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B区校园空间的调研,结合相关理论对校区的户外休憩空间的空间使用、空间特征、空间表达、空间体验、空间设计等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分析,进而指出校园户外休憩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行<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立法规定存在的问题,通过价值判断分析法和逻辑与语义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经济补偿的范围应该扩大,标准和方式应该完善,应明确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完善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条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和地域特性正在逐步丧失,建筑已成了千篇一律、平庸无奇的商业产物。这时,对建筑本体性的回归,对于传统文化、地域特性的关注就变得尤为重要。材料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因素,继承传统材料观的同时,在建构学的西方文化背景下,更应该去挖掘材料的潜力,让材料以非单一符号化的方式去真实的表达建筑,使材料与建筑的外在表达和内在属性有更高的整合性,体现地域特色,更努力地构建中国本土的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乳杆菌DMDL9010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并应用Box-Behnken设计对冻干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研究了该菌株在冻干过程中离心条件和冻干保护剂对冻干菌株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 000 r/min离心30 min,菌泥活菌数可达最大值3.135×10~9mL~(-1);当冻干保护剂质量分数为:脱脂乳粉12.0%,细菌学蛋白胨7.95%,海藻糖15.2%时菌株存活率最高,经验证菌体数最高可达3.78×10~8g~(-1),冻干存活率达13.38%。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健康酸牛奶产品,该文应用益生菌发酵剂XPL-1和068发酵添加了全谷物粉的脱脂牛奶,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同时分析保质期内酸牛奶中乳酸菌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谷物粉的添加可提高脱脂酸牛奶的持水力以及产品的柔软性、光滑细腻程度和流动性,总体可接受性明显提升;此外,在保质期内全谷物酸牛奶样品中的活菌数均稳定在108 CFU/g以上。研究结果为全谷物脱脂酸牛奶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RTU交流采样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规模大、实时性和准确性高的交流采样单元GEA ISAU的设计和实现。先给出了单元设计要 求和满足此要求的单元硬件结构,分析了常规交流采样和采样同步方法的缺点,提出改进的交流采样算法和采样周期实时调整算法,再采用UML设计了软件,给出了系统的对象模型和动态运行序列图。现场运行表明,改进的交流采样算法高效、准确,采用UML方法设计的软件能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受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时长及发酵后剪切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成品乳清析出量过多和凝固状态不佳等现象,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究了发酵温度波动、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及模拟工业化灌装后破坏对产品质构和风味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组合试验,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灌装后发酵2 h内剪切破坏影响不大,但超出时间后将严重影响产品质构和酸化速度,灌装后发酵温度波动将显著影响产品的酸化速度和不良率,这提示工业化发酵过程中应当尽量缩短灌装后段液态乳在常温环境中的暂存时间,由于机器故障导致的灌装延迟超过2 h的液态乳应直接发酵为成品再进行二次利用,不适宜再经管道剪切后进行灌装。响应面模型最优解的结果表明,在实际发酵温度42 ℃,发酵时长5.6 h,菌种配比1:1最佳工艺条件条件下制备的工业化独立发酵凝固型发酵乳的质构完好率为100%,终止发酵的酸度为68.56°T,冷库后放置12 h的酸度为70.2°T,发酵乳的综合感官评分为8.24分,与预测值接近,证明模型有效。流变学特性曲线结果显示该发酵乳的抗剪切能力较弱,200 s?1高剪切后的酸奶黏度恢复率仅为25.55%,符合脆软嫩滑形式的凝固型发酵乳的感官特点。响应面法可有效拟合该凝固型发酵乳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长、发酵菌种配比之间的关系,为工业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菌种配比称量误差、发酵温度堆热传热波动、人为取样时机导致的发酵时长误差等情况给予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方便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