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上部结构与地下室设计问题(一)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工作多层和高层建筑带有地下室时,上部结构与地下室组成整体的受力体系,变形相互谐调。地下室周围的回填土对结构具有一定的水平方向的约束作用。(不约束竖向位移和竖向转动),在目前使用的程序中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应注  相似文献   
2.
1、基于抗震性能设计的概述2、结构抗震性能目标2.1、结构抗震性能控制目标在制定时应满足的要求(1)地震动水准的确定(2)基本设防目标的确定a、《抗规》规定的一般情况的设防目标b、高于一般情况的四种性能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3.
深业中心设计中采用板柱-筒体结构体系,塔楼部分楼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板,裙房部分楼板采用带柱帽的无梁楼板,既可在满足城市规划限高的条件下增加建筑层数,又可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由于层高降低,自重减轻及重心下移,还可减少结构的地震力及倾覆力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锥形变曲率薄壳屋盖已开始在锯齿形单层工业厂房中应用。但由于这种壳体在几何上具有变曲率的特征,因此它的内力分析就必须涉及求解复杂的具有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组。 M.Soare曾较系统地根据薄膜理论研究了这类壳体的计算方法,他建议采用幂级数求解偏微分方程组并给出了在各种常用荷载情况下薄膜内力的解法;但其主要缺点是:薄膜解不能满足壳体全部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选用SATWE TAT程序中楼板的刚度合理简化假定。结构中的楼板,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作用,但由于楼板有平面内及平面外刚度,因此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它对结构的整体刚度,竖向及水平构件的内力均有一定影响。在SATWE TAT程序中楼板的假定有四种:(一)刚性楼板假定:刚性楼板是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每块刚性楼板有三个公共自由度(u.v.θz),刚性楼板内每个节点的独立自由度仅有三个(θx,θy,w),因此,大大简化了计算工作量。在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忽略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使结构总刚度偏小。为此,在《高规》第5.2.2条…  相似文献   
6.
位于西安市的某超长大底盘的高层建筑,上部有两个塔楼且位置呈“”型布置,其结构振型复杂,会产生较强的扭转振动,属复杂的高层结构。其地下部分为超长结构,且上部荷载差异大,因施工期间的温差与差异沉降引起的附加内力需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的影响,同时还加强了结构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六、多塔结构(一)《高规》中的有关规定1、关于结构布置,规定多塔楼结构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塔楼结构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有效抗震措施。2、关于底盘  相似文献   
8.
钢管混凝土柱外包式柱脚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管混凝土柱外包式柱脚是通过预埋于基础中的定位锚栓将柱脚底板与基础连接在一起,在基础顶面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的柱外表面设置抗剪栓钉,以厚度不小于150mm、配置有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钢筋混凝土包裹,形成的钢与混凝土组合节点构件,其传力机制较为复杂,计算方法一般参照《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的有关规定进行,常应用于设防烈度6,7度地区的多层建筑结构。目前对于外包式柱脚的抗震性能研究仍不多见。根据两个钢管混凝土柱外包式柱脚节点的单向低周反复载荷试验,来验证该类节点的刚接程度及其滞回性能,对该类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对非金属贮油池的设计及构造巳进行了一系列的试制研究工作,在降低钢材消耗量,特别是在节约薄钢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二)装配式园柱形薄壳的静力计算 前述园柱形薄壳静力分析法可适用于一般无肋壳体。但在装配式结构中,由于壳体在纵横向均具有小肋,因此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接近结构实际工作情况,就必须考虑壳体的各向异性的工作特征,以下我们建议一个能分析这类薄壳的实用计算方法。 1.基本假设 除了一般园柱形薄壳之基本假设外,我们还引入: (1)肋宽较肋高为小,故不考虑肋传递剪力; (2)肋之间距颇密,且不大于0.76d~(1/2)。(若肋之间距超过上述规定,本方法仍能应用,但这时必须取肋之有效宽度为0.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