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偏暖环境下,自然通风的大学教室可能会因室温过高以及较高的人员密度而影响学生的热舒适和学习效率。为研究个性化热舒适设备(桌面小风扇和通风坐垫)对大学教室使用者热舒适的改善效果,将受试者分成2组——使用个性化热舒适设备组(PCS组)和无设备对照组(CON组),并在受试者正常上课期间进行了主观问卷调研。研究结果表明:PCS组的中性温度为28.2℃,比CON组(25.9℃)高2.3℃;PCS组80%可接受度的上限温度为32.7℃,比CON组(29.2℃)高3.5℃;通过使用个性化热舒适设备,可以提升学生的热舒适性和可接受温度上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本科旅馆建筑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利用采光模拟软件PKPM-Daylight,模拟全阴天工况下该建筑客房的室内采光效果,并通过调整客房的进深、侧窗面积再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建筑在方案设计中若采用8.1m的进深,将对客房采光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应当注重采光等建筑技术方面对于建筑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西安市某大学4间教室秋季室内温湿度、空气流速、黑球温度和CO_2浓度等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以问卷方式对156名大学生主观反应进行10周跟踪调查,共获得3 463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过程中,教室室内温度有明显上升现象,初始温度越低,温度上升幅度越大;稳态时受试者中性温度为19.5℃,受试者对21~30℃的热可接受率达80%以上,而气流和空气品质可接受率都低于80%;在秋季室内、外温度明显偏低条件下,受试者为保证室内热环境舒适较少开启门窗,导致换气量低,室内CO_2浓度随使用时间的增长明显上升,且远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