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国平 《时代建筑》2005,(6):126-13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出现了一种追求动态空间和形式的运动。它挑战我们现有的静态、惰性和自闭的建筑观念,并在以全球化、多元主义以及信息共享为特征的当代社会中,倡导一种进行都市景观营造的崭新标准。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技术背景、设计理论基础及方法与途径这几方面出发,结合相应的设计案例对这一运动进行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如何用PLC通讯数据扩充技术进行自制脱脂线上的电气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产量,使自行研制的低成本设备具有与引进的同类设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建构     
数字化建构的推动,很大程度上来自20世纪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伯纳德·屈米20世纪90年代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推行的“无纸设计”,让格雷戈·林恩(Greg Lynn),汉尼·拉什德(Hari Rashid)、杰西·拉瑟尔(Jessie Reiser)等一批建筑师走向前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地域主义设计观念出发,探讨了关于深圳建筑地域特色研究的核心问题,深圳建筑地域特色与“岭南特色”的相互关系,以及关于探索深圳建筑地域特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施国平 《城市建筑》2008,(12):80-82
2008年上半年很凑巧地接到了一个为某江南城市公园设计茶室的项目.初与业主接触时很受鼓舞,他说希望在项目中好好探索一下“新江南建筑”。虽然我们喜欢的多是动态流畅的当代风格.但也一直非常有兴趣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再生”问题。对于中国建筑,无论我们用什么理由来暂时回避这一问题,它始终是一个核心,是一个关于我们自身身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交流与希望都江堰土桥小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扩大教室单面走廊来创造更多的公共交流空间,通过增加灾区儿童的相互沟通来帮助他们恢复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并激发对未来崭新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项目位于默西河的入海口,意在吸引游客来欣赏这些默西河沿岸幽美的但还未被发现的自然风光。我们期望所设计的这个观光塔不仅仅是一个用来观看周边景色的空间,而且自身成为整个自然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我们根据默西河的潮汐规律,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潮汐公园"。  相似文献   
8.
施国平 《城市建筑》2009,(12):32-35
背景 当代中国城市数量之多与发展速度之快都可说是世界少有的,从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再到现在的环渤海湾经济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经从最初的粗放型、政策型向当地型、可持续型转变,人们对城市的关注也从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逐渐扩大到更能代表中国普遍性的二级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9.
从工艺角度出发,对电容器用聚丙烯粗化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工艺温度进行了分析和试验,提出了适度的粗化值。  相似文献   
10.
东张西望     
<正>记得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那年我在学校教书,结婚生子,颇有安居乐业的味道。刚从研究生毕业,很喜欢教学,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书生意气,激扬文字。在图书馆钻故纸堆查资料(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互联网),成天琢磨怎么能把同学培养成大师级的建筑师。同时还和留校工作的其他老师同学一起在教学之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突然有一天,系主任李再堔教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要不要去深圳工作,有个设计项目需要派人去。对于这样一个在当时是如此沿海的、如此资本主义的地方,其中可能蕴含的种种建筑师的机会终于在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