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土地的集约利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进入综合发展时期。然而,目前规划编制体系还不尽成熟,未形成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方法。中等城市的发展存在广阔的空间和可塑性,其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对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结合新沂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规划实践,探索适用于中等城市的地下空间编制方法,引导规划管理。①总规层面:对接上位规划,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挖掘城市特色,创造地下空间公共价值,合理进行分区引导,实现“刚弹结合”; ②控规层面:衔接规划管理,形成“文字+管控导则”的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婷  徐丽华  马淇蔚  施益军  陆张维 《园林》2022,(10):119-125
从使用者感知的角度进行口袋公园满意度研究,确定口袋公园不同影响因子改造提升的轻重缓急并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能够为城市口袋公园更新改造提供重点和方向,提升使用者到园休闲游憩体验。以杭州上城区6座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使用者行为特征,首先确认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法分析口袋公园各因子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特征。结果显示18项指标在6个口袋公园IPA象限图的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性。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在6个口袋公园IPA分析图中均位于重点改进区,是口袋公园建设及改造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风格与特色及健身设施可在重点改进区发展后优化提升,植物种类丰富度均处于保持区域,不建议过多投入。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测度与识别是城乡规划研究的热点议题。对此,论文首先从功能、等级、形态3个维度概述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内容;其次分析了用于多中心识别的数据类型,包括地理信息数据、位置大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最后将识别内容与数据类型进行关联,认为数据类型的选择应同识别中心的功能、等级、形态相一致,而数据类型、规模、更新周期则限制了识别类型的多样性。基于此,对我国多中心城市研究提出展望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荷兰空间规划中的韧性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手段,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影响城市结构或土地利用等降低城市面对的多重风险及影响。传统规划对于空间如何应对变化、冲击及不确定性的关注有待提高,"韧性理念"在规划中的引入为协调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安全底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荷兰空间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挑战和灾害风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结合荷兰空间规划实践,探讨空间规划政策中的韧性理念和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规划应对风险和挑战。研究表明,虽然不是所有的韧性特征均能在荷兰空间规划中得到体现,但韧性理念始终贯穿于各级空间规划,且不同层级空间规划所关注的韧性侧重点不同。在研究基础上,建议将韧性理念应用于我国空间规划,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安全发展背景下完善和优化空间规划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由原来蔓延扩展式的增量规划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如何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用地需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文章以城市用地功能评估和重构为导向建立研究框架,在初步分析研究区可承担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用地功能拟合度评估和经济性评估的分析,得到研究区用地功能综合得分,并进行研究区功能体系重构和布局,随后以南京龙潭保税物流中心地块更新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此次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功能重构视角下的城市地块更新研究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地块更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极端气候频发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流域防洪规划作为沿江城市防洪减灾的关键措施,能有效缓解洪涝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以韩国汉江流域为例,通过回顾其由侧重于防洪工程的洪水干预到韧性理念下流域多元防洪规划的思路转变,解析兼顾防洪与生态保护的流域性规划措施的具体方法及要点,总结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流域坝库协同系统、流域生态防洪网络和多元主体灾害管理等4方面经验,并对我国东部中小流域应对洪涝灾害提出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海平面上升速率逐渐加快,严重影响着沿海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升沿海城市韧性已经成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基于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海平面上升影响分析及韧性评价模式,并以厦门市为例,展开了不同时间情景下的影响分析及韧性评估。结果表明,2030年和2050年在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受灾人口将增加6万人和8万人,受灾建设用地将增加5.1km^2和8.3km^2,受灾道路将增加14.6km和24.0km。同时通过空间评估,明确了不同地区韧性提升的重点。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厦门城市韧性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沿海城市正面临着巨大的风暴潮灾害的冲击,而传统规划设计在其功能和安全性的优化上缺乏弹性和可持续性。韧性理念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引起了人居环境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荷兰、美国、英国、加拿大、巴西、泰国等国应对风暴潮灾害的丰富经验和多元实践,提取其特点和优势,尝试总结应对风暴潮灾害背景下的韧性模式,包括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硬性基础设施、软性基础设施、混合式基础设施)、韧性社会管理建设(风险平衡系统、灾害补偿机制)以及韧性产业建设(韧性生态农业、韧性工业、韧性旅游业),旨在探讨积极规划设计应对风暴潮灾害的方法,为我国在国土空间安全格局的背景下应对风暴潮灾害的沿海韧性城市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对灾害风险的抵御始终相伴。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发生2003年的SARS疫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2016年江苏阜宁龙卷风灾害、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类灾害事件,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