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0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南宁市地质条件下某桩基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持力层存在煤夹层条件下桩基础的变形、应力进行计算,分析了煤夹层应力分布特征及其承载力的验算问题。研究表明:(1)当煤层厚度相同时,埋深越大,沉降越小;当煤层埋深相同时,煤层越厚,沉降也越大。(2)当埋深在1d~3d(d为桩径)时,煤层对持力层应力分布所起的"扩散传递"作用十分突出,超过3d时则影响很小;煤夹层越厚,扩散效果越明显,但当其厚度达到1.0 m时,煤夹层对持力层应力的扩散作用明显减弱。(3)煤层埋深越小,其最大主应力越大。桩端以下应力扩散的主要影响范围在3d以内,煤层越薄,其内部应力越大,煤层厚度增大也会导致沉降增大。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历史水文资料,在当前丰枯电价条件下,运用动态规划理论,分析归纳五强溪水库汛前库水位控制规律,提出了五强溪水库汛前消落方式及产生的效益.研究成果对五强溪水库今后实际运行中充分发挥其发电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变形参数对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对土坡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3种不同填筑情况、不同土质的土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土体本构模型分别采用线弹性模型和邓肯-张E-ν非线性弹性模型。计算中,分别变化了土体的弹性模量(或参数K)、泊松比(或参数G)以及内摩擦角。结果表明:变形参数对土坡稳定安全系数有一定影响,弹性模量对土坡稳定安全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而泊松比对土坡稳定安全系数影响较大;考虑变形影响的有限元法用于土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农田控制排水是减少硝态氮流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利用典型涝渍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实测土壤、气象、作物等资料,用DRAINMOD模型进行了长序列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干旱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而涝渍则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补充灌溉条件下,采用传统排水与控制排水两种措施的模拟结果显示,灌溉可使冬小麦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大。采取控制排水措施后,地下排水量大大减少,排水总量也显著降低,从而有利于区域水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WEPP模型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 EPP是美国农业部在国内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在黄土高原地区因其土壤、气象上的特殊性,应用该模型之前应该得到很好的验证。本文用W EPP模拟的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其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用程度,存在的误差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径流的模拟相对较好,对侵蚀量的结果比较差,与采用平均值效果相比同样不具备优越性。因此对W EPP在黄土地区的使用应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6.
砂姜黑土区多目标农田排水系统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卫华  罗纨  贾忠华  温季 《水利学报》2012,43(7):842-851
砂姜黑土区受其土质以及降雨特点的影响,涝渍与干旱灾害交替出现,以往单一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难以满足除涝抗旱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本文利用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排水系统布置方案对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减少农田排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因素。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耕地等多重目标下,研究区农田排水系统宜采用暗管浅密布置的方案,推荐排水暗管布置间距在18~30m之间,埋深以不超过1.2m为宜;仅在农沟一级采用暗管代替排水明沟可节约耕地10%以上。本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排水系统改建、新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监控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卫星通信系统来说尤为重要。该文从无线局域网用户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实现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卫星天线监控系统。所涉及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Adhoc网的组建,Java语言,多线程编程,套接字网络编程,Access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8.
景卫华  徐林 《江苏水利》2008,(10):10-12
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吹填粗粒土时应不断变更排泥管出口的位置。排泥管出口之间的距离宜根据土料的粗细粒控制在20~80m,如不能满足平整度要求,可配备陆上土方机械加以平整。吹填工程应用于堤坝建设、港口堆场或工业用地等,都要求吹填场地平整。多数吹填工程面积较大,吹填施工时需要不断变换排泥管出口位置。通过对吹填砂沉积坡度研究,确定合理的排泥管布置间距,减少排泥管变换次数,从而达到节省吹填工程费用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景卫华  李涛章  胡宁  汪涛 《人民长江》2010,41(8):104-107
混凝土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护岸是一种新型江河透水护岸工程技术,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河道护岸工程的实践中。结合长江南京河段新济洲护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实践,对混凝土四面六边体护岸工程的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在于混凝土框架杆件制作质量和框架抛投的数量及位置准确性。根据水利工程相关规范和标准,提出了混凝土四面六边体护岸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历史水文资料,在当前丰枯电价条件下,运用动态规划理论,分析归纳五强溪水库汛前库水位控制规律,提出了五强溪水库汛前消落方式及产生的效益。研究成果对五强溪水库今后实际运行中充分发挥其发电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