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C)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响应甲酸胁迫的代谢机制.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结果表明,甲酸处理后酿酒酵母中发生显著变化(P<0.0...  相似文献   
2.
研究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酚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醛和阿魏酸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GSF16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药物处理后酿酒酵母的糖代谢时间和乙醇发酵时间延长,胞外核酸、蛋白质和胞内海藻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可以看出,原本完整光滑的细胞经对羟基苯甲醛和阿魏酸处理后细胞表面出现褶皱、粘黏、裂解现象,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呈现的代表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成分官能团的改变可以得出,对羟基苯甲醛和阿魏酸能够破坏酿酒酵母的细胞壁,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细胞内容物流出,导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
烟草及烟草制品中霉菌数量检验用培养基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适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中霉菌数量检验用的培养基,以烟草及烟草制品中8种常见的污染霉菌(黄曲霉、黑曲霉、局限曲霉、桔青霉、产黄青霉、总状毛霉、匍枝根霉和绿色木霉)为试验菌种,采用5种常见的霉菌培养基(孟加拉红琼脂、察氏琼脂、高盐察氏琼脂、含20%蔗糖的高渗察氏琼脂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4种研发的新型培养基进行烟草及烟草制品中霉菌数量检验用培养基的初筛和复筛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培养基相比,Ⅰ号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0 g,NaCl 30.0 g,琼脂16.0 g,氯霉素0.1g和蒸馏水1000 mL)具有检验霉菌菌相全面、获得霉菌数量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中霉菌数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全球烟草行业研究发展趋势,以1980—2016年CORESTA会议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分布情况、合作情况、研究热点与演变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CORESTA会议论文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整体上美国、中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具备较强的研究实力。(2)CORESTA会议论文作者、机构间合作关系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英国、法国、美国等对外合作频次居于前列。(3)不同年代的研究热点有较大差异,近年来研究热点趋于多元化,新型烟草制品相关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分析可为烟草科技人员开展科技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甘蔗糖蜜中丁香醛对酿酒酵母细胞的毒性机理,该研究以蔗糖模拟糖蜜中的可发酵性糖(250 g/L)作为发酵体系,采用摇瓶发酵法,外源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丁香醛(0、0.5、1、1.2、1.4、1.6、1.8、2 g/L),探究其对酿酒酵母细胞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系统的研究1.4 g/L丁香醛对酵母细胞生长和产乙醇发酵能力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细胞膜通透性、细胞氧化损伤实验分析发酵过程中丁香醛对酵母细胞的毒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醛浓度的增加,酿酒酵母细胞生长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加;其中1.4 g/L丁香醛会抑制酿酒酵母细胞的生长与代谢,使乙醇生成浓度与总糖发酵效率分别降低18.65%、17.64%;酵母细胞壁与细胞膜受到损伤,能明显看到细胞产生空洞、胞间粘连现象;细胞膜成分脂肪酸、多糖和蛋白质部分基团发生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胞内核酸与蛋白质外泄量分别增加56.39%、58.29%,胞内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75.79%。综上,丁香醛会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部分酵母菌体受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糖和乙醇的代谢缓慢,该文为揭示丁香醛对酿酒酵母细胞的毒性机理,实现甘蔗糖蜜高浓度乙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加热型卷烟制品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热释放行为,采用热裂解技术对粉末型烤烟在150~400℃下受热时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受热温度的增加,烟草所释放出的挥发性产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挥发性产物种类不断增多,释放的产物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与烟草模拟燃烧裂解所释放的尼古丁相比较,150℃时所释放的尼古丁仅为其5%左右,到200℃和250℃时,烟碱的释放量分别达到模拟燃烧时的62%和82%左右,当烟粉在300℃加热时,烟碱的释放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受热温度的提高,烟碱的释放量缓慢提高。烟碱烯的释放量在350℃达到峰值,这时释放的烟碱烯量约为该温度下所释放的烟碱量的15.68%,而模拟燃烧状态下所释放的烟碱烯量约为350℃加热状态时的35%左右。可替宁的释放量与烟碱烯非常相似,麦斯明的释放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150,200,250,300,350℃加热时所释放的麦斯明分别为模拟燃烧状态时所释放的麦斯明的2.57%,18.78%,39.39%,65.62%,85.72%。烟草组分在250℃以下加热,烟草中的香味物质基本上得到挥发,同时不会形成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有害物质的形成量会随之增加,形成的主要有害物质包括苯酚、甲基苯酚、乙基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苯并呋喃衍生物以及苯腈、苯丙腈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卷烟燃吸过程中温度对主流烟气香味成分形成的影响以及烟气香味成分形成与烟草前体物的对应关系,采用多步逐级裂解-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了多步逐级裂解温度对香味成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步逐级裂解技术可以很好地用来研究裂解温度对烟叶裂解时所释放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从而揭示所释放的物质与温度间的关系。2)卷烟燃吸时,250 ℃以下是游离的香味物质蒸馏释放阶段,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相对较少,主要是游离的尼古丁、烟碱烯和新植二烯;300~600 ℃是烟叶的裂解阶段,其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色素、色素长链脂肪酸酯、非环状异戊二烯类、西柏烷类物质等前体物在300~500 ℃裂解形成大量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蛋白质在600 ℃降解形成大量含氮杂环化合物;700~900 ℃是烟叶的碳化和燃烧阶段,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简单气体。3)与裂解相比,烟叶自身可蒸馏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化合物占比很小(5.74%),高温裂解(300 ℃及以上)所形成的香味成分可能决定了卷烟的抽吸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的琥珀酸对卷烟裂解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规律,以揭示琥珀酸对卷烟压香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随着琥珀酸含量的提高,裂解所形成的游离的尼古丁含量逐渐减少,而单质子化和双质子化尼古丁含量越来越高;2在卷烟中添加1%,2%,3%琥珀酸,卷烟烟粉裂解所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总量下降了约23%,小分子醛类、酮类以及呋喃类物质的释放量下降26%~30%,烯烃类物质的释放量下降23%~26%;3碳水化合物裂解或美拉德反应所形成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减少30%左右,尤其对DDMP和5-羟甲基糠醛的释放量影响非常显著,当琥珀酸添加量为3%时,DDMP和5-羟甲基糠醛分别减少了84.1%和75.6%;4在卷烟中添加1%,2%,3%琥珀酸,卷烟裂解所形成的总酚物质下降量分别为29.5%,37.0%,37.3%,而裂解所形成的关键致香物质的量下降了31.4%,36.8%,36.8%。根据琥珀酸对卷烟裂解所形成化合物的影响规律,对琥珀酸对卷烟压香机理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酵母破壁酶、蜗牛酶破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壁,再使用总核糖核酸(RNA)提取试剂(TRIzol)法提取酵母总RNA,通过对总RNA进行浓度与纯度的分析,比较酶处理对R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破壁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37.5 μL,提取温度27 ℃,提取时间15 min。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RNA质量浓度为1 079.05 ng/μL,A260 nm/A280 nm为2.10,A260 nm/ A230 nm为2.15;蜗牛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30 mg/mL,提取温度37 ℃,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RNA质量浓度为1 673.39 ng/μL,A260 nm/A280 nm为1.99,A260 nm/A230 nm为1.81。结果显示,酵母破壁酶的提取效果优于蜗牛酶。  相似文献   
10.
聚吡咯(PPy)是一种典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和较强的电荷贮存能力,在空气和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用PPy与各种无机材料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将PPy包覆在不同的无机材料上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优化材料性能,提高电极综合性能。综合评述了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物理混合等不同方法将PPy包覆在各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