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4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648篇
电工技术   1060篇
综合类   888篇
化学工业   1770篇
金属工艺   918篇
机械仪表   1124篇
建筑科学   1497篇
矿业工程   674篇
能源动力   362篇
轻工业   1228篇
水利工程   625篇
石油天然气   761篇
武器工业   179篇
无线电   11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00篇
冶金工业   532篇
原子能技术   209篇
自动化技术   1227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604篇
  2018年   568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883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782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655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Inconel 690传热管材进行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对接焊,采用拉伸试验机、压扁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测试和分析传热管焊接接头,同时利用ANSYS软件开展焊接接头在设计工况失压时的一次应力强度校核。研究结果表明:焊缝中心为树枝胞状晶,熔合线附近为粗大柱状晶。室温时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619 MPa,平均屈服强度为292 MPa,350℃时接头平均抗拉强度为475 MPa,平均屈服强度为206 MPa,拉伸接头断裂从熔合区开始贯穿整个焊缝组织,呈塑性断裂。压扁试验和反向压扁试验结果表明管接头完好。通过ANSYS分析可知,设计工况下传热管接头350℃许用应力强度150 MPa限值可满足其一次应力强度要求,且裕量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验证智能割草机器人升降结构运动特性和受力状态,文中采用了一种基于HyperMesh与ANSYS的联合分析方法。首先,使用Unigraphics NX进行运动特性分析,得出升降速度在0~24 mm/s范围内,升降距离在0~120 mm范围内,均满足设计需求。然后,使用HyperMesh与ANSYS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对智能割草机器人关键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静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零件最大形变为0.05 mm,最大应力仅为11.9 MPa,其结果均在结构和材料允许范围。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仅为13.1 MPa,结合应力和变形云图分析得出升降结构不会产生应力集中、材料强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4.
5.
6.
介绍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上马二期100 kt/a二甲醚项目的背景,相较于一期装置的优化情况,施工与试车、开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目前该装置高负荷、优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8.
9.
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是制备溴虫腈和曲洛比利的关键中间体。以各类对氯苯基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对其合成概况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赵丽惠  姜幸  钱伟  张勇  王风华 《电气技术》2021,22(11):63-68
本文基于通过检测电缆超低频介损值确定电缆老化程度的基本原理,结合某地实测得到的多组数据,通过国际规程IEEE 400.2—2013进行初步判断,分析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电缆介损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得出该规程仅适用于没有局部劣化的电缆.此外,由于我国电缆制造材料、结构和生产工艺与国外产品存在差异,采用国际规程判断电缆老化程度有时会变得不准确.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建立更加全面的判据体系,给出最优判断阈值的确定方法,并对该地区实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更加准确的分级判断阈值.此方法可为建立符合我国电缆实际情况的评价规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