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城市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展已成为当今城市空间增长的两大重要形式。其中,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逐渐成为大城市郊区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论文通过选取951个城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区开发的演变进程,并从空间扩展方式、产业功能更新、空间关系演进、管理机制更替4个方面论述了新区的演变特征。同时,论文还对新区开发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体现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概论作为代表课程之一,已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多个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可为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工程基本理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多矛盾待解决。在界定建筑工程概论课程定位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基于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制定了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学科通识、专业提升、创新设计”三层次内容的虚拟仿真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并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工程管理类专业执业能力大纲的要求,可为相关院校开展工程特色引导性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朱孟珏  周春山 《规划师》2013,29(7):79-84
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外延式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879个城市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空间连续性与跳跃模式下的城市新区空间增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新区的空间增长模式可以分为边缘连续式、近郊跳跃式与远郊跳跃式;目前城市新区以5~20 km的近郊跳跃式为主,边缘连续式与远郊跳跃式居次;城市新区的跳跃程度同时受到新区自身功能与母城发展条件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选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所属483个城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论文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城市新区空间效应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1)城市新区促使城市功能出现分化和外迁,并在郊区形成综合化集聚;(2)城市新区引起人口空间的流动与重构;(3)城市新区带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化;(4)城市新区促成区域城镇空间的组群集聚。最后,论文初步探讨了城市新区的空间增长机理,包括新区空间生产、空间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协作与博弈、城市资源与空间要素的供给与需求、空间触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