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3篇
建筑科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粉煤灰沸石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水热合成法、碱融法粉煤灰沸石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最佳合成参数.对Cr6 的去除实验表明,粉煤灰沸石在水处理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沸石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含铅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粉煤灰沸石处理含铅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沸石是一种优良的含铅废水处理剂,在水处理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磷石膏转化生产硫酸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磷石膏制硫酸钾工艺技术可靠、社会效益好,若能充分利用其副产的碳酸钙则经济效益大增。介绍该工艺的原则流程、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并以依托老厂的公用设施建设20kt/a硫酸钾装置为例,探讨总投资、消耗定额和成本估算,认为该技术宜在附近有湿法磷酸装置的小化肥厂建装置,为磷石膏的再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pH值低、盐分高、酚和CODCr浓度高的特点,采用络合萃取-蒸发-A/O工艺处理,介绍了该专利工艺的流程设计,给出了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及投资运行成本。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pH值为3,硫酸钠盐的质量分数为7.8%,CODCr、酚、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 980、4 120、110 mg/L时,出水pH值为8,硫酸钠盐的质量分数为0.3%,CODCr、酚、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0.23、12 mg/L,出水水质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同时可回收废水中的酚类物质和硫酸钠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以2-萘酚生产废水经萃取后所得的浓缩“黑液”为原料,生产高效减水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总酸度为30%的条件下,加入甲醛量为萘磺酸量的0.9倍(摩尔比),缩合反应4h,再加入中和剂中和至pH值为7~9,冷却过滤去除无机盐后,可制得高效减水剂。经检测,该减水剂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目前单硬脂酸甘油酯的一些生产方法,并尝试以1-氯化甘油和硬脂酸(钠)为主要原料,在实验室内使用一步催化合成法合成了高纯度单硬脂酸甘油酯。最优的合成条件投料条件是:1-氯化甘油与硬脂酸(钠)的摩尔比是1∶1.05,最佳反应时间是3 h。  相似文献   
7.
低温水相碱溶分解钾长石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碱用量、石灰用量对钾长石低温水相碱溶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水相碱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4h,石灰用量n(Ca)/n (Si)摩尔比以1.75,烧碱用量n(Na)/n (Al)摩尔比以2.25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明矾石掉硫酸钾和聚羟基铝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明矾石酸法制氧化工艺中除铁难且制得的氧化铝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明矾石综合利用工艺--利用明矾石制取硫酸钾和聚羟基铁以及烟草氮钾复肥。工艺充分利用明矾石中钾、铝、硫等有用成分、把铁也作为有用成分,变废为宝。工艺中不主了硫酸分解氯化钾制盐酸工序,解决了聚羟基铝铁原料盐酸的来源和氨解母硫酸钾太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沸点萃取剂对二元酚废水中苯酚的萃取一精馏回收技术,含酚6%~6.5%的废水经逆流三级萃取,萃余淮中含酚量降至200mg/L,以下,脱酚率大于99.5%,萃认汽提后CODcr降至0.006%以下。负载有机相经精馏分离得到苯酚和萃取剂,苯酚不含萃取剂,可以返回二元酚生产。  相似文献   
10.
石煤钒矿加工生产V2O5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叙述了利用石煤钒矿生产V2O5的技术发展历程和技术现状等,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利用石煤钒矿加工生产V2O5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