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5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之懿 《城市建筑》2022,(9):122-126
番仔楼是泉州近代建筑的代表,外廊是其形式的典型特征。本文希望通过番仔楼现象,理解在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中,本地与西洋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对近代化与地域化问题给出启示。建筑形式来源的内涵、社会历史机制的影响,以及本地价值观下的见解与重构,是解读这种现象的三个重要线索。番仔楼作为一种洋风观感、传统内核带有价值偏重的中西融合形式,揭示了近代文明势能压力下西化形式的艰难探索。华洋交杂的奇异地方性,是时代潮流普遍性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一些重要的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总结,大体描述了绿色建筑这一相对“新兴”建筑领域在近20年来的发展实践案例,以此对生态建筑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大致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汶川灾后重建的重心是永久性住宅建设,这-工作必须借助体系化和标准化的引导.然而鉴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操作上的复杂性.这个项目希望从工业化与当地化结合的角度提出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杨之懿  孙哲 《城市建筑》2008,(12):19-23
上海浦江两岸CBD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展最迅速,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城市区域之一,本文以浦江两岸的城市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岸发展的不同模式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农民房设计提出五点建议,希望能够尝试理解和面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受灾地区在生产、居住、生活、环境等方面所处的困境,并从某些角度提出操作的可能性,同时将对震后重建工作的思考扩展到对当代农村建筑形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